“没有什么比天堑更适合当作防线了。”陶东来索性说得更明白了一些:“长江口往上游走几百里,就是南京城了。”
石迪文皱眉道:“就算许心素目前所掌握的军事力量能够打下南京,但他真有叛出大明的必要吗?他如今的地位就是福建土皇帝,而且我们也一直在提醒他不要妄动,他就这么耐不住寂寞?”
“称王称帝这种事,诱惑太大,就算他不想,他手下的官员,他身边的亲人,难道都没有这样的想法?不好说啊!”陶东来缓缓摇了摇头道:“许心素现在要兵有兵,要钱有钱,真要打仗也打得起,倒是大明,肯定经不起这种折腾了!”
石迪文沉默片刻才道:“以许心素的情况,崇祯给他封个王,或许还能太平几年。反正福建那地方已经脱离控制了,倒不如多给许心素一些虚名好处,先稳住他别造反就是。”
对于许心素及其麾下势力的发展走向,海汉其实也很难有准确的预判,因为许心素的崛起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纯粹是因为海汉在这个时空的介入,才会在福建扶持出了这么一股地方势力。海汉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其施加影响,但许心素会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拿主意的最终还是他自己。
正如陶东来所说的那样,许心素如今对内控制了福建官场和兵权,在外还有海汉这样的强大后援,如果要在福建动手举事,广东和浙江两地官府都很清楚其背后有海汉撑腰,恐怕也不会轻易介入平乱,所需面对的外部军事压力其实很有限,加之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不断,很难再顾及南方局势,成事的希望非常大。
当然了,许心素真打算这样做的话,首先还是得尽力争取到海汉的支持才行,否则失去强援还是其次,他麾下的火器部队严重依赖海汉提供的弹药和零配件,很可能打着打着就会出现战斗力滑坡的窘态。
海汉当然不愿看到大明的局势失去控制,所以一直以来都在想方设法地让许心素及其族人放弃自立门户的非分之想,等待合适的时机再从朝廷索取一些名正言顺的封赏。石迪文所说的“封王”,便是海汉认为有可能解决许氏发展野心的一种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问题就在于大明朝廷未必愿意对许心素妥协,至少在其撕破脸展示出真正实力之前,大概还是会一直心存幻想,认为皇权和朝廷的权威足以压制福建土皇帝的野心,却不知许心素所掌控的军事力量已经可以算是独步大明,甚至足以与北方的清军过一过招了。关键之处,只是在于许心素的一念之间了。
陶东来微微摇头道:“我们现在连许心素都未必能说服,又怎么能让大明朝廷对他低头。而且就算大明真这么做了,能不能彻底消除这个威胁,其实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石迪文想了想道:“许心素既然没有明说,那这事就还有转机。他想在台湾岛建设城镇,那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办成的事。”
陶东来点点头道:“可能他自己也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才会先行安排退路。对我们来说,倒是还有时间慢慢化解这个难题。”
石迪文道:“但我有一点不太明白,如果许心素租借朱家尖岛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屯兵,那为什么不干脆找个离定海港远些的岛,也好避开我们的耳目行事。”
陶东来道:“这就是他有意为之了。特地找个近的地方做给我们看,以示磊落。如果他跑到什么嵊泗岛这些地方藏兵,被我们发现了,岂不是会让我们多心?再说就算躲得再远些,那就能瞒得过你的耳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