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多少银钱

宋清明走进来,似是才发现客人在,于是说道:“有客人呀,那我改天再找你吧,你先忙。”

“不忙,这都是附近村落的村长,他们过来问问水车的价格,想在村里建一个。”

“哦哦。”宋清明点了点头,然后转头问向那几个村长,“各位村长,觉得水车的价格如何?”

宋清明随意找了一张凳子就坐了下来。

“有点贵,我们村没有你们村那么有钱,我们建不起。”

宋清明心里清楚得很,这个价格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尤其是那些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们。一户农家如果一年能有二三两银子的收入,那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然而,这个水车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虽然主体部分大多采用木材,但其中一些关键部件却必须用铁来制造。而铁这种材料本身就价格不菲,更何况它还是一种管制物品呢!

如此大型的设备,首先就需要技艺高超的木匠才能完成,而且还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工费自然也就较高。他之前跟村长所说的八十两,已经是按照一般木匠的工钱计算的了。要是换成那些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老木匠,特别是像他外祖父那样的大师级木匠,这工钱恐怕就得涨得更高了。

但因为他们现在有了一个木头工坊,一切都是按照流水线操作,商量过后,才确定是按照一般工匠来收费,正所谓薄利多销,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农具都是促进农业的发展,那可是功在千秋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水车是要常年泡在水里的,所以对木头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不是普通的木头就可以的,总不能用个几年就报废吧,所以选用的木料都是耐泡的,这个也是一大笔钱。

所以,这个八十两已经是综合下来,最便宜的,最接近的成本的。

但这个八十两真的对很多人,哪怕是一整个村来说,也是一笔巨款呀!现在赚钱是很不容易的,并不是每个雇主都像他这样对工人那么好的。

宋清明脑子里闪过了一个想法,他清了清嗓子,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吸引大家的注意后,才朗朗开口说道:“这个水车做好后,若没有特殊情况,至少能使用三十多年,一个村子基本也有五六十户人家,多的上百户也有,也就是每家每户出一两左右的银子,就可以换来至少三十年不用辛苦挑水灌溉,这个可是很划算的,你们可以算算。”

他的话音刚落,那几个村长就在那低头估算了起来,还在那小声讨论嘀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