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帝国兴衰系于华北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口径加农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由于炮身重量大、炮管寿命短,因此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不适宜大规模列装。

与此同时,随着强击机、轰炸机等机型发展越发成熟,大口径加农炮的很多应用场景也逐步被这些飞机取代。

再加上机动困难、容易受到地形限制,也容易受到空袭摧毁等等,大口径加农炮便成为了各国必须要有但不必太多的装备。

根据冈村宁次等人的了解,哪怕极为重视炮兵建设的苏联,也仅仅发展了BR-2型152毫米加农炮这一款重加农炮,生产数量也极少(截止二线结束生产35门,列装27门);德国盟友研究的最新型K18型170毫米加农炮,目前也仅生产了140余门(直到战争结束也仅仅生产了338门)。

哪怕财大气粗的美国部队,目前列装的M1型155口径重加农炮,总体数量都没有超过300门(战争结束前共生产了800余门,列装了600余门)。

相比之下,帝国已经算是最重视远程加农炮的国家了,蝗军先后列装了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89式150毫米加农炮以及射程最远的96式150毫米加农炮。但直到目前,也仅仅分别生产了122门、96门和68门(战场结束前分别生产了180门、180门和150门(含要塞式))。

目前这些重炮,大部分都布置在本土和满洲,少部分布置在华北,其中约30门被独立支队缴获或者摧毁。

正因为如此,八路军突然列装150门甚至可能多达三四百门大口径加农炮,确实是一件极为诡异的事情,毕竟就算美苏两国都没有生产这么多的重炮。

总不能,这些重炮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

几人思虑片刻,仍然不得要领。

不过,如今前线危急,此时也不是细究八路军如何得到这些重炮的时候。尽快摧毁这些重炮,帮助前线部队重新掌握主导权,才是最急迫的事情。

“既然我们已经推测出八路军重炮部队的大概位置,且加农重炮部队机动困难,就算移动也不会太远。现在看来,可以借鉴美军轰炸我据点的战术,安排陆航部队快速前出空袭,轰炸八路军重炮阵地。”

安达二十三对着好不容易平息下怒火的田边盛武建议道,“重炮部队虽然威力巨大,但极易受到空袭损失。只要我们及时摧毁它们,自然就不会影响到此次作战的胜负。

考虑到美国雷达可能会监控到我们的机群,我们可以采取战机护航方式,掩护轻爆机及重爆机发起轰炸。完成轰炸后所有战机尽快撤离,尽可能不与美国战机在太行山上空缠斗,以降低空战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