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应天书院,朝野闻名,天下三大书院之一。
院正官居四品,与应天府知府大人同级。
只是院正挂的是国子监闲职并无实权。
朝廷科举,三年一届,书院大比一年一届。
连续三年前三甲者,称为应天之秀,是诸多应天书院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誉。
应天之秀者,科举向来都是一甲进士。
一甲进士总数三十六人,前三便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进士总数七十二人,却是没有殿试面圣的机会。
应天书院学子每届入秋闱中进士者有近十人。
能得应天之秀称号的,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仕途。
景隆十七年,马伯远首登应天之秀,次年,封逸和韩墨也登上了应天之秀。
也是首次,有三名应天之秀同时荣获称号。
所以,并称“应天三秀”!
三人中马伯远年长,封逸次之,韩墨最幼,排名便以年龄论。
马伯远精通筹算理学,只是身体虚弱,喜静不喜动,平日里只在书院藏书阁读书。
只有院正等几位大儒开讲,他才会去听课。
封逸则交游广泛,最喜探查办案之法,经常去应天府衙,打探消息,每逢案件都想方设法,将卷宗誊抄下来,自己分析,再对比断案结果。
在书院也学了些拳脚功夫,希望将来在缉捕凶犯时能派上用场。
但是练了几年,也才堪堪入品,打应天学子自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一众应天学子也不会没事招惹他。
韩墨则是三人中最神秘,入学之后,只在书院大比之时才会露面,平时很少人能见到他的踪影。
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