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亲王之死,瑞王妃一开始直指楚承南借机伤人,故意杀人,残害同族,天理不容!甚至不惜自损形象,穿着素衣跪在御书房前的空地,御前鸣冤,誓死要为亡夫讨回公道!
后来瑞亲王府的长子楚彦也死了,摄政王妃的说辞立马就生了变化。
她带着瑞亲王府的金印再次求见皇帝,只是这一次她一改之前的态度,立证楚承南乃是遭奸人陷害,其亡夫瑞亲王之死,长子楚彦之死与楚承南不但没有半分干系,反而于捉拿幕后黑手有功。
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说这中间没发生点什么,似乎很难叫人相信……
楚承南和北狄尚云暗中结盟的事情,明面上替西楚收割了南越,但也狠狠给了楚慕北一记耳光。在楚慕北的心里,他惯会干些背地里见不得光的勾当的。
难道瑞王妃和楚承南也达成共识,成了一丘之貉?楚慕北忍不住这般猜测。
楚国人才凋零,皇族子嗣更是不怎么兴旺。朝臣们都苦恼没法推举个人选出来,龙颜大怒,现在有摄政王出主意,他们自然是要附议的。
可是越多人站在楚承南这边,楚慕北的心里就越没着落。
“朕的同辈兄弟中还有好些个没得分藩,瑞亲王之子虽然也是楚氏一脉,但论亲疏远近,还是略有不同的。”
分藩是大事,必须得跟皇帝一条心才行。
这关系稍微远那么一点点,可能就没那么多情分可言了。
周丞相又作揖:“皇帝,微臣举荐皇子羡东!”
举荐楚羡东一事,周丞相之前已经同皇帝私下商谈过一次,皇帝并未表态。眼下朝臣们一边倒,想将南越的封地给瑞亲王的儿子,他觉得很是不妥。
年轻的朝臣们没有经历过前两朝的纷争,对瑞亲王一支了解片面。但他不同,他是三朝元老,看事情更通透。
瑞亲王也就是年纪大了才安分些,以前也是声名狼藉的存在,要将那么重要的地方分藩给瑞亲王的儿子,不妥!很不妥!
周丞相在朝堂上也是颇有地位的,每次只要他一说话,那些个没主见,又怕担责任的朝臣也会争先恐后地附议。
只是这一次……
“周丞相,皇子羡东,虽然与皇帝一母同胞,论身份,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自幼离宫,长于民间,他的学识、谋略、武功、礼乐虽然不能说一窍不通,但也实在是上不的台面。敢问皇子羡东何以治理南越啊?”说话的官员声音特别大,振振有词。
周丞相不卑不亢,还是那套说辞:“王子羡东嫡亲血脉,对西楚忠贞无二便足矣,我楚国乃是泱泱大国,大可派贤者助之!想我历代先皇,哪个身边没有贤臣辅佐?所谓治国,本就是集众人之智,理应以本心为考量。”
仍有官员出声反驳。
周丞相的提议未免太偏执了,一味地强调血统纯正,而完全忽略才能,这样选藩王真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