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航海和近海航行,这完全是两码事,东西方的船因为帆不同的原因,操作区别也很大,这两百人,虽是老兵,但还是要重新学习西式舰船的操作方式的。
还好查理还带来了几个佛郎机的原海军,有这些人的帮助教学,自己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这两条改造的战舰,便暂时作为练习船来使用。
李俊业也想快一点,可三年陆军,十年海军,海军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兵种,这个可真快不来。
不过李俊业将建造风帆战舰,即刻提上了日程,鉴于他现在财力有限,以及暂时掌握的造船技术也有限,李俊业只能参考三级风帆战舰了,结合实际建造比三级风帆战舰略小的战舰了。
命名为“乘风”和“破浪”号,由查理和他带来的泰西人才负责设计和督导建造。
乘风和破浪号为四千料大船,分为上下两层甲板,置炮54门,分别为16门24磅炮,20门12磅炮、18门6磅炮,配员380人。(注:本来打算用斤的,但24斤炮,12斤炮,读起来总觉得拗口,有点怪怪的,本文姑且还是用磅。)
这种战舰放在泰西各国那里去,根本就不用看,但是放在此时的东亚,单舰对比完全是无比的存在。
与这同时,李俊业还创办了登州陆军学院,但李俊业暂时没有招募学员的想法,他的军中军官,几乎都是从浴血的战场上屡次大战幸存的老兵,他们本身就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但经验是一回事,还是需要系统的理论学习的,李俊业决定,暂时将这些老兵们全部定期轮流送到军事学院来培训。
这些起于行伍的中小级军官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不仅要从头开始学识字,还要在这里学习中国传统的兵法《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等,还要学本朝戚继光戚少保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
这还不算,还要学习西方的兵法,已经西方现在的军事制度,以及武器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每期至少三个月,全军军官都得轮流来,这三个月培训完后,还需要每年至少来进修一个月。
至于军中的士卒们,李俊业也没放过,在军中大力推行扫盲活动,每个士卒也必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的军事知识。
除此之外,李俊业要设置了一个通译局,通译局主要负责翻译泰西各种科学技术着作,同时要培养各种精通外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