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灿坐镇襄阳,闻知张献忠复叛,顿时冷汗涔涔,这位一心主抚的奇葩大臣,最终养虎为患,将杨嗣昌的成果化为灰烬。
一时慌了神的熊文灿忙令左良玉进剿,孰料张献忠准备良久,在房县八十里外罗猴山设伏,左良玉大败,先锋猛将罗岱战死,左良玉此战可谓是被杀的丢盔弃甲,连自己的符印都丢了,此战不仅损失了一万多将士,还损失了大量兵器辎重。
张献忠风头一时无两,气焰大盛。
弹劾熊文灿的奏章顿时像雪花一般的飞入内阁,虽说这个一味招抚,养虎为患的大臣死有余辜,关键是他是杨嗣昌举荐的。
东林众人怎么会放过这次机会,对杨嗣昌火力全开,数年经营毁于一旦,在加上去年建奴入塞的惨重损失,全被东林党人将账合并在一起,一一算在杨嗣昌的头上。
杨嗣昌在朝堂上再也坐不住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崇祯自请督师。
崇祯爽快的同意,并对杨嗣昌寄予厚望。
失魂落魄的杨嗣昌就这样落寞的来到了襄阳。
可等杨嗣昌来到前线,顿时却傻眼了,郧西之地,乃是崇山峻岭,高山密林,而他面对的却是十几股骁贼,前不久建奴入塞,明军损失惨重,还未来得及恢复元气。
而左良玉的这一战,几乎是将南方战线的主力直接打断了脊梁,恢复亦需要一段时间。
杨嗣昌顿时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局面中,对于藏匿在深山老林中的张献忠们,杨嗣昌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用被动的防守方式,将他们暂时困在郧西之地,防止他们流窜他处,荼毒生灵,等到以后,再慢慢的想办法。
如此,张献忠和罗汝才他们气势就更猖獗了。
建奴刚刚入塞,明军在前线损兵折将,好在建奴终于退兵,可建奴刚刚退兵,原本偃旗息鼓的流贼却死灰复燃。
大明就在这种死亡旋涡中不停的盘旋,每次都是这样,按个葫芦起个瓢,建奴的行动与国内流贼的默契实在是让人惊叹。
正在崇祯焦头烂额之际,忽然司礼监将一份从登州来的奏疏送上了他的案头。
崇祯看完奏章,面如死灰的脸上,方才有了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