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军就更不用说了,整支兵马全部战死,战后全国一共七万多座纪念碑,有两万多全都是纪念他们的。”
“死战不退,就是那个时候全国人民的心愿,而这些将士心中所怀着的,只有一颗驱逐外敌的心。”
“这就是一支有了信仰的军队。”
诸葛亮沉默了良久,突然出声问道:“你和我说这些,是不是想让我把复兴大汉的理念灌注到这支汉军之中去?”
刘能却是摇了摇头,回答道:“不,我是希望丞相可以将汉人作战是保家卫国的理念灌输到他们的心中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如今打的每一仗,都是为了以后太平了他们和家人的美好生活。”
“我相信,如果有了这种理念的话,那汉军的战力将再拔高一个层次。”
刘能之所以不让诸葛亮将复兴大汉的想法灌输到汉军之中,因为这个想法压根不需要他来灌注,因为他已经将这种理念灌输下去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北伐是为了什么,否则姜维一个降将也没有那个能耐在他死后又北伐了十次。
不过这种理念对于如今的汉军来说,意义其实并不算太大,毕竟汉末乱世好多人都亲身经历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是不会再想的。
但是,如果将保家卫国和美好生活灌注进去的话,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初商鞅的军功爵制,就是将美好生活添加进了军功之中,砍一颗敌人的头颅就意味着自己距离美好生活能更进一步,作战的时候自然悍不畏死,甚至还担心敌人的脑袋不够自己砍的。
秦国也是依靠这套制度,一步步做大,直到一统六国,建立了大秦。
如果汉军能有这种理念,知道作战是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作战的时候肯定更加悍不畏死,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是任何一个敌人都会感觉到恐惧的。
其实这种理念在刘能的小时候就有感觉,在他小时候和别人打架的时候,就会有种感觉,已方的气势足够足的话,对手就会感受到恐惧,那么在打架的时候就会光挨打很难还手,等他长大了才知道,这种气势叫做杀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悍不畏死的人,在面对任何对手的时候都会让人感觉到恐惧,而一支打仗的时候只能感受到恐惧的军队,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即便他们手里的武器再先进也没用,后世的沙大户就是个例子,他们的正规军在早期面对拖鞋军的时候都会战败,连坦克都被人俘虏缴获了,这就是没有杀气的代价。
诸葛亮低头想了一下,出声问道:“那我就需要重建大秦时候的军功爵制,否则没办法取信于人。”
“不过暴秦之所以叫暴秦,他们会被太祖皇帝推翻也是因为这军功爵制,好船者必溺,好战者必亡,若是大汉再行这军功爵制,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覆灭了。”
刘能立刻劝道:“丞相,大汉灭不灭,不是你需要考虑的,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能完成复兴大汉的梦想就足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后代的事情你考虑不到。”
“但是这怎么能不考虑啊!”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将大汉江山托付于我,我怎能视而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