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释迦摩尼舍利子

在婆罗门教中,婆罗门地位最高,血统最尊贵,有宗教信仰的最高解释权。

婆罗门的地位,相当于华夏封建王朝中的皇室宗亲,生下来就地位不凡。

而释迦摩尼是【刹帝利】种姓,他的地位低于婆罗门。

同时,释迦摩尼所宣传的佛教,在教义上,与婆罗门教相冲突。

释迦牟尼对婆罗门教的立场是批判和反对的,公开反对婆罗门种姓制度。

释迦摩尼主张,将【婆罗门】种姓排名,放在【刹帝利】之后,【刹帝利】作为古印度最高种姓。

正因如此,婆罗门教和释迦摩尼所开创的佛教,互相冲突。

释迦牟尼一直遭受婆罗门教攻击,被婆罗门教所排斥,在宣传佛教教义方面,受到极大阻碍。

这两大古印度佛教,可以说是死对头,为什么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佛像之下,会放着释迦摩尼舍利子呢?

略作思考后,曹嘉宁便明白过来,这并不是两大佛教相结合,而是镇压。

婆罗门三大神,将释迦摩尼舍利子镇压在佛像之下,分明是想将释迦摩尼开创的古印度佛教永久镇压在自己身下,保证婆罗门的最高种姓。

只有抑制释迦摩尼的发展,才能保证婆罗门最高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想法很好,可惜时代变化,有些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当时婆罗门教遍布古印度周边国家,甚至发展到亜洲,中东,以及印尼、马来尼亚等周边海上国家。

然而,随着释迦牟尼开创佛教,婆罗门教开始走向衰弱。

为了保住婆罗门种姓地位,公元8世纪开始,婆罗门教吸收释迦摩尼佛教部分教义,与婆罗门教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现代印度佛教。

好不容易解决释迦摩尼佛教这个大麻烦,紧接着出现了更加可怕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明,像是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火,迅速向周边蔓延。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拥有数千年的悠久文明,在伊斯兰教的冲击下,轰然倒塌。

神秘的古埃及文明,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伊斯兰教席卷亜洲、菲洲、欧洲,以及中亜地区国家。

当时的新佳坡,同样受到影响,曹嘉宁推测,应该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冲击,古印度文化逐渐衰弱,才会有这样一座建在地下的婆罗门浮屠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