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安猛点头,“还是师父待我好,连心哥儿和念念的启蒙先生钱都给我省了。”
“那你相公那儿的好酒……”胡大夫冲程若安挤眉弄眼。
程若安本能的冲他眯着眼笑起来,一副奸佞小样儿:“包在我身上!”
程若安跟着张大鹏来到后院,看到普通版本的护手膏,果然是按照她和胡大夫的要求用小竹筒给罐装的。
但因为猪油现在还没凝固,程若安就不好拿起来看,只是弯着腰在“生产车间”里,靠西边的边台上抽查了几个。
程若安看着这些和小瓷罐一样大小,却不那么整齐的竹筒罐子,皱了皱眉:“这是哪家南北铺子买的竹筒?下次别买这家了,质量参差不齐的。
不过张婶,你把这膏体的青色调配得不错,好看。”
竹子里面的猪油呈现着淡淡的绿色,和竹子内芯的淡青色相互辉映,看着浑然一体,一点不廉价。
“这就是用您和胡大夫说的青蒿汁调出来的颜色。”说着,张婶有些不好意思:“二小姐,这些竹筒不是买的,是昨晚我男人和两个儿子下工了之后,在院子里点着灯锯出来打磨的。
光线不是很清晰,所以可能有些毛边儿没打整干净,而且也还没来得及做出盖子……”
程若安一愣:“我留了银钱让你去买竹筒啊。”
张婶叹气:“二小姐,北地不盛产竹子,竹商送来北地的竹子,大多都是做船筏的,竹筒制品卖得有些贵,和瓷罐都差不离了,我想着给您省一些钱。
买竹筒的钱,都够您直接从竹商手里收一车竹子了。您看要不咱自己收竹子来做竹筒呢?”
说完,张婶把那十两银子还给程若安。
“嘶,我怎么忘了,我们在巴川府买竹子便宜,那是因为那是原产地啊……”程若安把十两银子捏在手里,心里飞快算了笔账,然后有了新打算。
她重新拿了块差不多二两重的银子给张婶,“这是昨晚你们赶出这三百个竹筒的加班费。
张婶,我知道你们一家在北地生活了十几年了,比我更清楚这边的大事小事。
要是我提供竹子,你能帮我找着人做竹筒不?工钱,就算五文一个,但只是锯开不行,得有盖子。
另外还得将毛边收拾干净,不能划手。”
张婶:!!!
“能!这当然能!这工钱开得高,自然是好找的,保证做出来的竹筒罐子比我男人和儿子他们做的,好看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