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冒名顶替去上学,心生贪念欲离婚

渴慕美好 大龄剩女 2215 字 14天前

黄主任说着,便把提前写好的信息纸条和录取通知书递到赵方友面前:“这事千万别让外人知道。”

赵方友接过黄主任递来的东西:“我办事,你放心。”

就这样,本已考上中专,却在教育局无法找到档案的王美茶成了落榜生,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地头的农民生活,而和她有一面之交的李国静却在姐夫的操作下,稀里糊涂的冒充王美茶的名字去了泉天师范学院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活。

赵方友给吴之玄承诺的让吴之玄的小姨子去上学的这个名额,就是和自己儿子三月份订婚未来的儿媳妇,王美茶的名额。

明明自己的儿媳妇考上了中专,这本是一件赵家也该高兴庆幸的事,为什么未来的公公又不让儿媳妇上学了?而要让别人冒名顶替?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方友的唯一儿子赵毅。

赵毅小的时候,发过一次高烧,父亲赵方友忙于挣钱,并未关心儿子的那次高烧,没想到那次高烧却给赵毅留下了后遗症。当赵方友意识到问题严重时,才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儿子竟患有轻微脑炎,可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使孩子很木讷,也不太灵光。

在学校里,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与同学们交流。老师提问时,他也总是回答得结结巴巴,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赵毅也报名参加了。他准备了很久,但是在比赛当天,他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同学们都在台下嘲笑他,他感到非常失落。

回到家后,赵毅的父母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他们告诉赵毅,只要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赵毅听了父母的话,深受鼓舞。任凭他努力学习,还是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初二连读了6年,一块上学的同学高中都毕业了,赵毅才从初中都未毕业。

家里唯一的顶门杠子看起来真不是读书的料,赵方友只好找人托关系把儿子安排到了县水泥厂上班。

刚开始是把儿子安排到办公室是,可后来实在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就被逐渐边缘化,最后只能在保卫科当个干事,相当于混日子,领工资。

小主,

眼看着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托人给说了许多媳妇,人家一打听这个孩子,都被孩子的智商吓了回去,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给赵毅。

虽然赵毅的家境殷实,父亲的脑瓜灵活,人脉资源广泛,人脉广大,但在农村人的眼里,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家女儿嫁给赵毅就是在毁女儿的前程。这么多年来,给儿子说媳妇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是要订婚的,根本没有一个。

而媒人说的这个王美茶,完全是出于一种应付父母差事的行为,和赵毅见了一面以后,就决定订婚。

正在读书的王美茶想法很简单,只要把婚一订,父母就安心了,不会因今天相亲,明天见面而打扰自己的学习了。这样她就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专。

对于赵家来说,订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高兴的不得了,但订了婚没有多长时间,听说王美茶考上了中专,这对赵家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赵家第一时间就派媒人去了女方家,希望女方给个承诺,自己的儿子已和王美茶订了婚,一旦上了学,是不允许再找男朋友的。

对于赵家这种自私的做法,用了美茶彩礼钱给儿子订婚的美茶父亲,满口答应,并承诺自己的女儿,到时候一定会嫁给赵毅的。

但是经常在社会上跑的赵方友,他不放心,虽然有亲家的口头承诺,但他还是担心,万一美茶上了学,眼界宽了,见的各种男同学多了,一但变了心,不跟自己的儿子了,怎么办?

到那时,自己的儿子再要找媳妇就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了,毕竟自己的儿子还是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史的,只是儿子在城里面住,老家的人不知道而已。

三年前,厂里的一位姑娘和儿子谈起了恋爱,这对赵方友一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两个人相处了不到半年,当儿子告诉父母姑娘说自己怀孕了时,赵方友两口更是喜出望外,便匆匆忙忙的,给儿子看日子,选酒店,筹备结婚之宜。

要说有钱还是办事快,赵方友把早已在县上买的房子雇人打扫了一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给儿子在县上最大的酒店举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结婚典礼。

赵方友两口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认为这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谁知两个人生活了不到三个月,儿媳妇提出了要离婚,这令赵友方夫感到很意外。

不是都说身有喜了吗?怎么到这个时候又要提出离婚?

和赵毅结婚的姑娘并不是厂里的正式工,仅仅是一名临时工。之所以能进水泥厂也是为挣路费回家而进厂上班。

这个姑娘是邻县的,被传销人员骗到这小县城来参加传销组织的,没成想传销组织被公安排查时发现了,将他们全部要遣送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