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高顺亦起身道:“大帅,东南战线,宜稳不宜急...”
“此战只需拖到凛冬到来,鲜卑人不战自退,大帅到时自可抽出更多精力,应付南线汉军...”
有郭藴带头,这次众人不再沉默,他们意见出奇一致,因为时间站在夏军这一边。
就连王雄潘豹这些长城边将,也进言道:“大将军,朝廷刚刚平灭叛乱,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此番多路并进,来势汹汹,若贸然出战,不能建功,恐有凶险...”
“大帅,朝廷来伐,互不统属,心思各异,日久必乱…”
“我等只需稳扎稳打,依托坚城险关消磨其锐气,只要挺过前期猛攻,其自会知难而退…”
“王将军说的不错,我军当下重心在北方,在于如何打退关外鲜卑,南部战事当以稳妥...”
众人你言我语,无论是老部下孙康孙观等人,还是郭藴张辽这些雁门将领,亦或是阎柔王雄这些边将,皆不赞成南线战略变更。
夏军虽说两线作战,战略重心却一直在北部防线,在与鲜卑争锋。
东部太行、南部箕关、西部河套、乃至幽州方向,皆以据城防守为目标。
而北方武皋武要等长城中段,则是由李信亲自统帅督战,攻守全在于心。
若是这个时候放权徐晃,给予其主动出击的权力,那可就难说了,毕竟战事凶险局势波澜诡谲。
若南部吃紧,战局演变下,重心很可能逐步偏移到太行一侧,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重心偏移可是大事,因为战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敌我双方僵持对峙,最终的决战点,很可能在不经意间便会爆发。
夏军战略重心南移,到时无论是粮草物资,武器装备,还是兵员补充,皆会向南线倾斜。
如此与北方鲜卑的战事,就只能收缩僵持,或者战略龟缩,这无疑让决心杀胡的郭蕴王雄,等一众边军将领心中难耐。
人皆有各自的理念与操守,且都有各自私心的,军中众将也不例外,是说句不好听的话,若夏军败了,或者李信战死。
这些边军将领,宁愿被大汉砍头,也不会投降胡人做带路党。
同样的道理,他们宁愿太行防线无功,也不会收缩北方防线,放北方胡人南下。
当然这只是边军将领的想法,孙康孙观这些早期跟随李信的将领,未必有他们那种大义精神。
孙氏兄弟,之所以维持原定战略不变,是因为他们认为现下局势需要维稳,夏军需要维稳。
而徐宣杨继等人则因为出身原因,不便开口,这才是众人统一口径的根源…
“也罢!”众人皆稳,李信这个做主公的,自然也稳,只是苦一苦徐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