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一次的价格上调,让普通人离它越来越远,变成了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东西。
涨价速度快得太反常,让人完全无法接受。
而且这些涨幅背后的理由也很勉强。
就算考虑到生产成本增加、工人薪水变高等原因,但这些也不能说明为什么要连续涨那么多次价。
很多人都觉得,茅台提价只是为了制造出一种奢侈品的印象,而不是真正作为普通的消费品来卖。
这让很多人心生不满,开始质疑公司的可信度。
茅台价格飙升背后还涉及到不少利益问题。
除了公司本身赚大头外,还有那些经销商和投资者在中间捞好处。
有些人低价买到后高价卖掉赚钱,这就让茅台的实际价值变得比市场价要低很多。
最关键的是,茅台也不是非得不可的那种美酒。
更让人意外的是,居然茅台还能评上院士。
这件事情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
两年之前,有一位茅台集团的技术总监兼质量总工程师成为了工程院院士。
这件事迅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不论是在白酒界里的地位,还是在全国企业的排名中,茅台都是传奇一般的存在。
按单股价格来看,茅台曾经达到过两千以上,号称国内最贵;
从公司市值上看,茅台接近三万亿,比工行甚至超过所有石油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
一个做酒的人成了院士,难免让大家有所议论。
近年来对于新当选院士的标准讨论越来越多。
比如十年前,烟草业的一位研究员也被选为院士,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当时就有二十六名专家写信抗议。
紧接着一些医疗协会等团体纷纷发声表示不满。
即便是权威如钟院士都公开表达了质疑。
虽然最终没改变结果,但是夏国工程院后来声明以后不再接受相关领域提名。
就在这件事渐渐淡去之际,突然间茅台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尽管香烟降焦减害,酒精品质提升也是事实,但在科学之外人们感受到的气息还是不太对劲:
到底是技术的香气、财富的味道,还是商业操作的结果?
当然,没有人否认烟草和白酒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
但是用院士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来奖励,似乎并不适合这两个与健康危害直接相关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