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喊道“赵使君乃仁义之主!昔日我史进失足落了草,成为了强人,若不是赵使君,我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人生在世,义字当先,况且忠臣不事二主,不必多言。”
张宾微微一笑“早就听闻,史进史大郎,乃是一条义薄云天的好汉。可在下想问问史大郎,你所谓忠于赵匡胤,乃是义字当先。这岂不是因小义而失大义乎!?”
史进一脸疑惑“你此话怎讲!?”
张宾说道“在下也曾听闻,昔日史大郎受黄巾余孽宋江的蛊惑,反叛朝廷,是时任胶东相的赵匡胤免去了你一死,这才得以报效朝廷。可赵匡胤上任青州刺史后又做了什么?”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快速恢复青州的政绩,不惜与青州士族沆瀣一气,由青州士族提供钱财粮秣,而他则利用职务之便,打压青州寒门与底层百姓,面对士族任意欺压百姓,却不履行父母官之职责。招募士卒却不招募士族子弟,却强掳百姓充军。身为君主,不体恤士卒,作战不利非打既杀,这便是仁义之君所为吗?”
史进被张宾所言说的哑口无言,一旁的史敬思也有一丝松动。张宾继续说道“而你深知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却不加以劝阻,反倒助纣为虐,这岂不是守小义而失大义?可笑你方才上得堂来竟然理直气壮高呼赵匡胤乃仁义之君?”
“汝岂不闻,我家主公陈子轩,到任徐州刺史已达十年之久,他为民生出了多少力?每年都拿出自己的俸禄修缮民生。严惩徐州境内多少蛮横一方、仗势欺人的士族恶霸。对待士卒更是不用多说,我家主公经常同士卒同甘共苦,了解军中事务,为士卒做了很多改良,可以说我徐州效身行伍,九成以上的人都是自愿参加,两相比较之下,谁可担当仁义之君的名号呀?”
史进当时便涨红了脸,史敬思也微微低头,张宾继续说道“二位将军,我家主公实乃仁义之君,非是那伪君子,难道你们宁愿为了赵匡胤这种残暴之辈献出生命?也不愿意追随我家主公为天下百姓谋福吗?”
史敬思与史进对视了一眼,随后双双跪下,史敬思说道“闻听先生所言,史某羞愧难当,愿弃暗投明,追随陈使君。”
史进说道“史某出言不逊,还请先生责罚,在下也愿与兄长一同追随陈使君。”
张宾笑呵呵的扶起了二人,让二人暂时担任别部司马,待将来禀报陈陌再行封赏。
徐晃此处也招见了杨大眼,也是解开绳缚,好言相劝,杨大眼倒也没像史家兄弟那么激动,见徐晃为一军主将,亲自解开了他的绳索,登时便觉得受宠若惊。
“败军之将,蒙将军抬举,杨某愿降。”
徐晃大笑之,随后带领兵马,将赵匡胤带回了临济,命人好生看管,不可懈怠。
就在徐晃书写乐安郡战况之时,忽有士卒来报,陈陌已抵达临济城外。徐晃立刻率领麾下文武前去参拜。
陈陌让其一一免礼,随后走进了临济县大堂,徐晃汇报了此次战事所有经过,陈陌大喜,奖徐晃麾下将领按官职赏赐一千至五百黄金,麾下士卒皆有赏赐。
随后陈陌又任命杨大眼、史敬思、史进三人校尉之职,杨大眼明日前往关羽麾下效力,史敬思与史进留在徐晃麾下,待日后立功再论功行赏。
就在临济城中其乐融融之际,忽有一快马前来“禀报主公!秦琼将军急报!袁谭大军已度过黄河!与袁绍、曹仁的大军共同攻打秦琼将军的防线!秦琼将军告急!特来寻求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