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科举改革乃皇上钦定,旨在为国选贤,何来动谁蛋糕之说?莫非李大人是在质疑皇上的决策?”陆子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打在李大人心头。
李大人脸色一变,他没想到陆子会反将一军,搬出皇帝来压他。他支吾了半天,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周围的官员也开始窃窃私语,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则面露担忧。
陆子环视一周,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他知道,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他心中隐隐不安,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他感到窒息。他担心这好不容易达成的改革成果,会被这些暗流涌动的势力破坏,那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想到这里,他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
早朝结束后,陆子并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去了翰林院找陈翰林。陈翰林是翰林院学士,在朝中颇有威望,但他为人圆滑,立场摇摆不定,常常被各方势力拉拢。陆子希望能够通过他,探听到一些保守派的动向。
“陈大人,”陆子拱手行礼,“今日早朝之事,想必你也看到了,李大人来势汹汹,恐怕来者不善啊。”
陈翰林捋了捋胡须,叹了口气,“是啊,这科举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岂会轻易罢休?陆大人,你这次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我知道,”陆子苦笑,“但我相信,只要改革推行下去,对国家,对百姓都是有利的。只是,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们会在暗中使绊子,破坏改革的推行。”
陈翰林沉默片刻,低声说道:“陆大人,你说的没错,他们确实不会坐以待毙。我听说……”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说张太师最近动作频繁,似乎在暗中联络一些官员,恐怕是在密谋什么。”
张太师!陆子心中一沉,他是保守派的领袖,为人顽固守旧,坚决反对科举改革。如果他真的在暗中策划什么,那事情就麻烦了。
“多谢陈大人告知,”陆子拱手道,“我会多加小心的。”
离开翰林院,陆子心中更加不安。张太师的举动让他感到了一丝危机。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弄清楚他们的计划,才能有效地应对。他快步走向自己的府邸,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回到府里,他看到杜氏正在院子里看书。杜氏的温柔贤淑,总是能让他烦躁的心平静下来。他走到杜氏身边,轻轻地搂住她。
“怎么了?”杜氏感觉到陆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劲。
“没事,”陆子勉强笑了笑,“只是朝中有些事情,让我有些心烦。”
杜氏温柔地抚摸着陆子的脸,“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陆子的心微微一暖,他看着杜氏,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一定会保护好她,保护好他们共同的未来。
夜幕降临,陆子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思考着应对之策。窗外,夜色深沉,如同他此刻的心情。突然,他听到一阵敲门声。
“进来。”
门开了,一个身影走了进来,低声说道:“大人,张太师府上有动静……”
来人正是陆子安插在张太师府邸附近的探子。他禀报说,今晚张太师府邸灯火通明,许多官员进进出出,形迹可疑。
陆子心中一凛,他知道,张太师终于要行动了。他立刻吩咐探子继续监视,有任何新的情况都要及时汇报。
夜深了,张太师府邸的书房里,几个官员围坐在桌旁,气氛凝重。张太师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
“诸位,”张太师缓缓开口,“科举改革已经势不可挡,我们再想阻止已经不可能了。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认输,必须想办法挽回损失。”
“太师有何高见?”一个官员问道。
张太师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既然无法阻止改革的推行,那我们就从考场的规则执行上做手脚。我们可以暗中操纵考题的难度,让那些寒门子弟无法通过考试。这样一来,即使改革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