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问尔之志

此时杨龙山的画与华亭董其昌并驾齐驱,董其昌也评价杨龙友:“杨龙友生于贵竹,独破天荒,所作台宕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

在画法上,杨龙山主张师法造化,重视行路、写生,反对一味摹古,主张多师,打破流派门户之限。他的艺术思想,成熟于江南,但早在故乡已经植根。他自号“山子”,意即大山之子,由此可见故乡对他的深刻影响。

杨龙友如此志向,也是恰如其分,与后世所记差不多。

后世《桃花扇》中还写到李香君以死相抗田仰时,血溅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桃花扇之名由此而来。

侯朝宗、宋佳、贾敏的志向都近似: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他们都是金陵世家子弟,三人亦彼此交好,有此志向也毫不出奇。

陈子龙的志向是:为国为民,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志向也是堂堂正正,慷慨激扬,气魄豪迈。柳如是听了,回过身子,睨了陈子龙一眼。

李天涯知道,这陈子龙是晚明最有民族气节的一位,也是名气最盛,不单是因陈子龙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着名烈士与民族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

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着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现在陈子龙刚二十二岁,去年与湖广宝庆府邵阳知县张轨端之女结为夫妻。人物俊秀,意气风发,方当踌躇满志,行立如人中龙凤。

李天涯对他很有好感,听到此处,忍不住击节道赞道:“好啊,子龙兄,好逸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