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番外:明朝1626年天启大爆炸

成因推测

关于引发这场灾难的原因,专家们众说纷纭,除了“火药焚爆”、“地震”和“陨石坠落说”外,还有“飓风致灾”等观点。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但都无法全面解释所有的诡异景象。

地震灾难说

据史料记载,京畿仅明代就大小震百余起。官方未明确此灾为地震所致,灾变前后如“大震一声”、“殿震”、“震撼天地”、“时息地震”、“震后”等种种迹象虽与地震均有诸多相符之处,但是在离震灾中心较近的建筑真如寺、承恩寺等均未受到多大破坏,这种情况是举世未见的;再者蘑菇状烟云也不是地震出现的现象;又如“不论男女,尽皆裸体”、“寸丝不挂”、“褫衣物”的现象,也不是地震的后果;至于灾变中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在地震史上也少有先例。

所以是否存在“地震”还有争议。首先,缺乏明史支持。天启六年五月初六那天,如京城确有地震,钦天监及内外观象台一定要报告,否则会承担隐漏之罪,而且官方文书也无京师地震的记载。其次,缺乏确凿证据。“巨声带来了地面轻微震动”,用“蓟门地震”记载证明北京地震的做法,实在是不妥。试想连百里外的“蓟门”的地震都有史载,京师这么大的“地震”更不可能没有留下记载。

陨石灾难说

文献中“但见飙光一道,内有大光”,“烟尘障空,白昼晦冥”等记载与现今科学证实了的陨石坠落时会出现的情况很吻合。而且当陨石坠地时会发出巨大的震动、声响,这与记载中的“有声如吼”也一致。不过“陨石说”又难以解释爆炸发生之前出现的那些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将几吨重的大石狮子抛到数里之外。对于陨石坠落这样一件大事,在历来重视天文观测的中国,有专门的天文水利观测记录中却点滴未见,很难解释得通。

龙卷风灾难说

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寿命短,属于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因此,龙卷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对流性天气发生的条件。龙卷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所经之处,树木、房屋、农作物等都可能被席卷一空,撕得粉碎。但震后有人入京报告,西山飘来大量衣服挂于树梢,随风飘扬。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器皿、首饰、银钱也落得满地都是。选择性地转移物品,没有人感觉到风的存在,说明灾难当时没有发生龙卷风或飓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药焚爆说

对于这次巨大灾变,明末清初的志、史书中多认为起因是“王恭厂灾”,意为皇家部队的火药库爆炸引起的。王恭厂明中叶一度制造过火药。我国是世界上火药热兵器的发明国,也是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早期古代制造火药系为兵卒释放作为联络信号,另外,明代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期,其中军事科技,也不例外,得到了大发展,有可靠资料显示中,明代军队对于火药热兵器的使用非常广泛,明朝中后期,明军使用火器的部队,高达百分之六十。另外百分之四十分别为百分之二十的骑兵和百分之二十的步兵,其中骑兵亦有一部分使用火器的骑兵,因此可知,王恭厂,确实有一定数量的军火储存,王恭厂附近有兵营和军火库以及兵工厂,驻有士兵,但其规模比不上现代中国的兵工厂大。即使是军火仓库里火药成堆,但当时的黑色炸药威力相对较小,所以就有人推测,就算全部点着,也不过将军火库以及周围的房屋烧光、焚爆为平地而已,绝不会死伤数千数万人。特别是当时的司礼太监若愚明确记叙“王恭厂”是负责管营建的皇家部队后勤部。有钱、粮草、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储备火药的库房,所以将都城灾变一起推给王恭厂爆炸是错误的。当然,王恭厂也在爆炸范围内,居住附近的百姓说王恭厂有铁砂纷纷飞散,但这是在“蘑菇”云、“灵芝”云落地之后,冲击波摧毁了小火药储蓄室必然的结果,绝非王恭厂失火引起的灾变。

况且史、志各书如实记载这次灾变“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因此,也有人认为王恭厂,是灾变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灾变的罪魁祸首。

史书记载

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着《酌中志》、北京史地着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

明宫史

明朝天启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着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

“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五月初六辰时(注:上午 7~9 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明季北略

明末着名历史学家计六奇在他写的《明季北略》一书中,也生动地叙述了这次大灾变: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注:上午 9~11 点)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震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重叠,秽气熏天,瓦砾腾空而下,无所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天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天变邸抄

明朝的官方报纸—《邸报》为这场大灾变而颁发的“号外”—《天变邸抄》之中。《天变邸抄》还记载了大震爆发后许多人失踪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