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敲门声又响起了。
“汤圆!再哥哥不带你去镇江了”
“爷爷可不去镇江啊!大孙快起来,去宫里了”
“老头,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
一番拉扯后,明己还是被叫了起来!七不服八不愤的。昨天喝点酒,又睡得很晚。冬日的被窝格外温暖。明己很是郁闷
早饭是已经错过了。明己拿着一个馒头上了马车。汤承宗可就没这待遇了。被他爹一早就叫了起来。收拾的人五人六的!
汤和看着明己气氛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只有这时候才觉得明己还是个孩子!平日里明己都是很自律的。
汤和入了宫,徐达等人早到了。和明己第一次入宫拜年一样。老朱和他们在商谈着什么。只是今年少了陶安的身影。
马皇后在逗弄小孙子。估计常氏应该在花园照看一众小孩吧。
汤和带着家人走完流程,就被老朱叫了过去。明己也被老朱留下了。汤继祖也是和自己的同事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汤承宗只能自己呆在原地。手足无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没人招呼他去花园玩
明己也听清楚了。老朱和几个重臣商量的是边塞防御体系。
大明武德充沛。并未把北元放在眼里。如今重视发展民生。边境呈防御态势。仍由徐达负责。老朱的九王戍边也渐露苗头。
谈及大明计划,就绕不开陶安。老朱没有合适的人选,把汪广洋等人召回来了。想以量取质。治国之才的确难得。为大明规划方向的人才更难得。
这些人远不及李善长和刘基。要不就是资历不足,要么就是眼界才学跟不上。老朱看着明己。便想着试试
“明己,你觉得谁可以出任国策府?”
明己认真的回想了下。明初武将太过耀眼。开国功臣太多。他还真想不到能治国的人才。仔细回想着
倒是有一个大才子解晋。不过这时候应该才七岁吧!听说六岁就能作诗。
不过有才不一定就是治国的能手。写诗可治不好国。文学和政治不同。李白写诗称仙。当官怕是差上一些。甚至比不上和珅。
明己想了许久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制定国策的人的确不好找。李善长刘基这样的高配人才。出一个都是老朱的福气了。
洪武也不可能没有奇人。只是老朱开国天团的光辉太盛。笼罩了其他人。要是永乐时期
明己想到永乐,还真想起一个人。且还是老朱的人
“老朱,我觉得郁新可以试试!黄河之事他应该也能行”
郁新在洪武中期就做上尚书。朱棣上位,他依旧掌管户部。任职期间提了许多国策。
治理财政的好手。在户部从未出现过差错。救灾治理地方都是很有能力的。
老朱军饷不够,也是他施行招商开中法。黄淮转运也是出席他手。
主持永乐时期官员俸禄,地方减税。的确是一个内政好手。他去世后,朱棣找不到人接替他。停了一天朝政。
“郁新?”
老朱对这人也有些印象。郁新是凤阳府的人。是老朱的小兵。转头对着不远处的人群喊道
“郁新来了没有?”
郁新立马跑了出来行礼。他在户部做一个主事。平时是没机会入老朱法眼的。有些惶恐
“微臣郁新叩见皇上”
“起来吧,近前答话!”
郁新连忙跑了过来。他现在在户部做事。老朱便问了天下户数,田赋,以及民生治理。洪涝灾害。土地新政的看法等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郁新皆是对答如流。没一点差错。老朱惊讶不已。连声夸赞大才。示意李善长和刘基考校一番。
李善长也是内政人才。老朱问的和他想的一致。也很欣赏郁新。刘基便问了黄河改道之事。
郁新跟着老朱闯天下,山川地理了然于心。对漕运也十分了解。对答如流。甚至提出改道后,山东漕运如何建设。
老朱也是大喜。当即便下旨让他入了国策府!这才是他想要的人才。
郁新因为拜年,山鸡变凤凰。入了大明顶流圈。
这样的才子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险些被埋没。老朱想了一会儿。对朱标说道
“标儿,实习考核制度,不能只在地方施行。朝臣也须照此施行!此事你来负责!咱大明是有人才的!哈哈哈。”
“是,儿臣遵旨。”
老朱收获郁新高兴不已。朱标就不那么开心了。老朱使唤他顺手了。社学的事还没办呢。
众人看着明己。很是奇怪,他是如何得知郁新有才的?老朱也察觉了大家的眼神
“小兔崽子,没你事了。滚吧”
明己白了老朱一眼。朝着汤承宗走去。带他去花园玩了。
“百室,咱给你找的人满意不?”
老朱唤醒众人,明己的神奇之处还是不便透露。李善长当然满意了。笑着吹捧了老朱一番
“天德,蒙元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以防御为主。咱有更好的办法收拾他们!如今第一个五年进入尾声。大明国力强盛。咱有意对南方用兵。大家都说说”
土地新政稳固一年有余。大明境内已经平缓下来了。北元势大,不能一口吃下。老朱也是闲不住的人。准备拿下云南了。
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老朱对云南用兵。云南之地,土司众多。老朱三征云南。以武力平定云南。
至二十一年。彻底收服云南。兴汉化,移汉民,恢复经济。由沐英坐镇。安抚土司。稳固云南。云南在老朱手里,才算的上真正归于中原。
北元不着急了。云南就提上日程了。大明现在兵多将广。粮饷充沛。更有火炮开路。老朱可谓是信心十足。
治理地方徐达插不上话,要说打仗他就有发言权了
“上位,北疆无战事。大明可全力攻取云南。云南地势险要。可出分兵三路。
一路由蜀地入滇直取楚雄。一路出贵阳毕节,收曲靖,取昆明。一路出广西百色。取文山,红河之地。
会师昆明,进军保山!战事顺利。可分兵取迪庆!半年可尽全功!老臣愿带兵收复云南!”
三路大军,倾全国之力。徐达的计策真就可行。彼此遥相呼应。总比蓝玉和傅友德一路猛打强。
“上位,蜀地老臣熟悉!老臣愿带兵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