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长孙冲有话要说!”
“微臣,长孙冲有话要说。”
长孙冲躬身行礼。
自从一年前。
长孙无忌在龙德殿外去世,长孙冲只能独自撑起整个长孙家族。
但李治始终对长孙一家心存愧疚,当初他并未想处死长孙无忌。
毕竟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娘家人,加上长孙皇后的关系,即使长孙无忌犯了错。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李治愤怒至极,也不会直接下令处死长孙无忌。
没想到武媚娘比李治冷静得多。
长孙无忌虽是权臣,即便大部分权力已交出,但长孙冲成功地赢得了边疆的战争。
又因保护李世民有功,加上这些年用心经营,在朝廷中的威望颇高。
在狄仁杰仕途亨通的一年里,长孙冲从不发言。
在朝廷会议上,李治也不好意思看长孙冲。
当年长孙冲曾提醒过李治。
可他刚当上皇帝不久,就逼死了长孙冲的父亲,李治心中有愧。
长孙冲一年前的功绩也被压制,李治没有晋升他的职位,但他没忘记。
小主,
只是长孙冲没有表达善意,李治也不好主动关心他。
满朝文武都盯着出列的长孙冲。
这位现任长孙家族的当家人,虽然在朝廷中并不显眼。
但长孙无忌遗留下来的人脉,都转移到了长孙冲身上。
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官场上最看重的不是人情关系,而是背后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官场之人,向来狡猾。
如果不能帮助自己在官场上发展,就没有多少必要继续交往下去。
这些老人还能与长孙冲交往,足以证明长孙冲的心态完全向着他父亲靠拢了。
首席文臣褚遂良和上官仪今天异常沉默,没有发表意见。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离开后。
这两位老臣代表了朝廷的旧势力派系。
他们自然与狄仁杰等年轻人交往不来,此时都没有主动开口。
“少卿,有什么话不妨直言。”李治还算客气,没有表现出冷漠。
长孙冲躬身行礼,没有露出胆怯。
“陛下,狄仁杰与我除了公务接触,并无私交。”
“但我深信狄仁杰的洞察力和智谋,他力挺之人,必是林总司令无疑。”
“林总司令虽驻守印台山,但山下居住着不少北境军的退役将领,他也时常去探望。”
“即便不是林总司令本人,也可能是山上那位前辈的后裔。”
“先听听狄仁杰怎么说再做决定吧。”
事情看似简单,但李治毕竟年轻。
虽已过一年,他对李世民时代的旧臣仍不甚了解。
朝中官员在李治面前也多有保留,无人愿袒露真实意图。
年轻一代与李治一样,尚未完全成熟。
他们还不清楚大唐如今的实力底蕴,以及与突厥的较量空间。
李治想要开战,就必须开。
朝中官员,也主张开战。
若不开战,受害的是大唐百姓,百姓受苦便是所有官员的失职。
和亲之策已无法再行,上次秦怀道阻止和亲,导致了一场血战。
接着李世民被李承乾逼迫,最终离世。
若不开战,必然激起军中年轻派的反感。
“也好……”李治略作沉思,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传令秦怀道将军和薛礼将军入殿。”
秦怀道和薛礼现在都是四品将领,闲职在身。
当前大唐并无适合他们积累军功的机会。
但这两人是军中年轻派的代表。
秦怀道乃秦琼大将军之子,又是林总司令的门徒。
薛礼是当今长安城内声名显赫的将领。
初入军营便挑战十几位将军,实力非凡。
他们二人还是好友。
薛礼曾救过李治的命,不敢忘怀。
秦怀道与印台山有联系,更不敢阻碍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