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恭动一动耳朵,调转身子,面冲院内。手上提着水袋,装的满满当当。
侍郎胡春打开卷子,不住的点头,再给旁边的侍郎看上一眼,“好字,答的也好。这不愧是詹大人要的人。”
言罢,胡春提起毛笔,为一道策论最后,加上一道浓重的润笔。
即便是坐着,徐允恭远远的看过去。
新的润笔,于太阳底下,黑亮有光泽。与其余的字相比,辨识度很高。只一道润笔,又不影响整个卷子的美观。
“这是徇私了?”徐允恭自言自语一句。
他亲眼见着,加了润笔之后的卷子,被塞进一堆卷子的中间。随后,又来一张,与刚刚无异。加了一道润笔,再塞进其中。
“几位,这是做什么。”
徐允恭坐在门口,朝里头高声问一句。
胡春脸色一变,又很快恢复正常,“魏国公,文人的事,您也不必知晓太多。您是看见了,可下官也是奉旨而行罢了。”
“奉谁的旨。”徐允恭再问。
这次,胡春不回答了。他收起卷子,着急忙慌的往后院去。那个地方,是他们与翰林院的人,一块儿阅卷的地方。
几天之后,他们要选出文章优秀者,是为进士,可入殿试。
徐允恭眯着眼睛,吩咐身边的人,“去,把这儿的事,都去告诉给三爷。一个字,也不准落。哼,怪不得,三爷信不得你们,原来名堂在这里头呢。”
会试结束第三天拂晓,翰林院编撰许茂林弹劾吏部、礼部:这次春闱,共三百一十二人。其中,北生录十七人,南生录一百三十六人,于制不合。北生多有生怨者,以为朝廷不公。
吏部詹徽,以选调吴王官为名,许南生两人,可为堂部,此为约定门生,又于法不合,似有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