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官家过问辽国细作

赵光义叹了一口气,脑海中却想起了那叫朱响、徐七七的两个人来,道:“前些天,王继恩王公公奉旨擒拿的两名细作,现在怎样了?”

焦广平连忙答道:“正在审理之中。”

赵光义道:“现在汴梁的辽国细作真是太多了,你们要利用这次机会,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

白依清答道:“请官家放心,潘美将军与国舅爷即将出征抗辽,我们一定多擒拿些辽国细作祭旗,来提升我大宋禁军之士气与雄风。”

赵光义点头称赞道:“正是,你们在谍报线拔除了辽国潜伏在汴梁、禁军的细作,这样辽国也就失去了耳目,我军出征,定可大胜而回,到时一并给你们皇城司探事三司记上一功。”

当焦广平与白依清走出去时,却意外地看到远处李继隆带着尹中喜、鹿中原正走来,白依清刚想停下来与李继隆三人打招呼,焦广平道:“国舅爷说不定正忙着向官家奏报出征的事,事关机密,还是不要打扰他了。”然后拉着白依清就走。

白依清心里奇怪,焦广平怎么了,好像怕和李继隆打照面一般。同时也想着,鹿中原师兄弟二人既是奉诏而来,所来目的又是什么呢。

焦广平与白依清身影一出现在皇城司,陈琦马上迎了上来,向二人禀报,朱响与徐七七二人昨夜在牢中自杀身亡了。

焦广平神情淡然,似乎并没有太大意外,道:“定是二人畏罪自杀,他们身为辽国细作,知道迟早会是一死,不如相约到阴间再做一对鸳鸯。”

白依清感到十分意外,但马上也就明白了,自从李继隆要他不再参与朱响、徐七七的案子时,他就清楚,即使朱响、徐七七并不是真正的辽国细作,他们二人也会定为辽国细作,他们死了,就是要让他们开不了口,要背着辽国细作的罪名。

白依清想起,刚刚在宫中,赵光义还特意问起朱响、徐七七,朱响、徐七七二给即使是辽国细作,又何能与何梦成相比呢?赵光义之所以记得朱、徐二人,因为这二人是赵光义的武器,朱、徐二人的死,就是赵光义与赵廷美二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几个人的死去,对白依清的心灵都是一次折磨,同时也让他迅速成长,他的心理,己不是他这个年纪应有的,他己成熟为一个经历风云变幻的人。

在涿州,白依清年幼时,他父亲因为反抗辽兵的打草谷,死在辽兵的刀下,让他体验了人世的无常,体会了在辽国统治下,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无奈,但因为有祖父的教育,让他从小就立下了,一定要让幽云十六州回归中原王朝的理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李慕声挟持赵光义时,他以中原需要一个稳定、强大的王朝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信念,说服李慕声,李慕声从容赴死,让他心理感觉震撼,原来世间还有如此重情重义的男儿。

而赵德昭的死,白依清心里有种负罪的感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同时,也悲哀,生在皇家原来也很残酷。

现在,自己明明知道,朱响、徐七七并不是辽国细作,是两个无辜的人,却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白依清的心里感到很苦,自己只想着让幽云十六州回归中原王朝,不再受低人一等的窝囊之气,却没想到,不知不觉参与了这些权力斗争,看到了人性阴暗的一面。

想到这,白依清意志不禁有些消沉,真想学于九宵一样,看破人世,安心修道算了。

焦广平看到白依清反常的样子,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道:“白大人,国舅爷知道你破了回春药铺的细作案,他一定很高兴的。”莫名其妙的一句话,焦广平这是间接在告诉白依清,李继隆之所以不让他参与朱响这案子,就是不希望白依清受此影响,让他生出不好的想法来。

白依清深思了片刻,心里道:“我只管大宋与外边之事,朝内这这些事,正如李继隆与我说的,无论它们怎样,又与我何干,将来,幽云十六州回归后,我便如于九宵那样,到鹤鸣山修炼去。“想定后,心情顿时也舒展开来,向焦广平道:“焦大人,国舅爷交待了,此事全听你们的。待会,按照官家的旨意,我们再好好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

焦广平应道好,然后便安排陈琦等人处理朱响、徐七七的相关事宜,白依清便独自在院子里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