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必能吸引天下英才,共襄大明盛世。”
朱标一听这话,眉头马上就皱了起来,要知道他可是跟朱元璋一样,特别讨厌这些儒教学士的迂腐。
他当即就反驳道:“齐泰,你说的那些儒生,不过是些只知道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罢了,他们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让他们来辅佐朝廷,岂不是要误国误民?”
齐泰闻言,并未气馁,而是耐心地解释道:“殿下,儒生虽有些迂腐,但其中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
他们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对于治国安邦之道有着独到的见解。
只要朝廷能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必定能够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标转头看向刘三吾,刘三吾会意,他捋了捋胡须,走到朱标身边,轻声道:“殿下,内阁本就是小朝廷,各种声音都应存在,才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齐泰所言,虽有些理想化,但其中蕴含的选拔人才之意,却值得深思。
若朝廷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广纳贤才,那大明江山必能更加稳固。”
朱标听后,眉头稍缓,他望向刘三吾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赞许。
刘三吾继续道:“至于儒生,他们虽有些迂腐,但学问与见识却非一般人所能及。
若能正确引导,让他们将所学用于实际,必能为朝廷带来不小的助力。”
朱标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他转向刘三吾,语气中带着几分请教的意味:“先生,你的意思是可以将齐泰也接收进内阁?”
刘三吾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人才难得,尤其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这齐泰也是有才的。
儒生虽有其局限,但他们的学问与见识亦是宝贵的财富。
若我们能善于发掘、正确引导,他们必能成为朝廷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