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可信之人?

在这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咸阳君竟能保持健康,毫发无损,简直是个奇迹。嬴政道:“我在这方面特别谨慎,尤其是饮食。”他能防范暗箭,但稍有疏忽在食物上,就可能致命。

因此,除了监视对方的眼睛,他日常还需留意每一道菜肴的安全。吕布说:“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咸阳君你,别看我们。”

刚刚大汉的目光扫过他们,仿佛他们也像咸阳君一样生活。但这怎么可能,他们若如嬴政般小心翼翼,几乎把自己逼疯,自己恐怕早已崩溃。他本性粗犷,喜欢战场上的坦诚,对于这种阴险的手段,他难以忍受。嬴政道:“你也是直率之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处境。”

吕布是核心亲信,自然在调查之列。只是他们没有暴露罢了,吕布死后,对他的地位没有影响。然而一旦有人图谋对付吕布,后果不堪设想。防不胜防。

吕布皱眉:“你的意思是我这边的卧底更多吗?”

这不可能,身边的人都是最信任的心腹,为自己做饭的人更是值得信赖。他们怎么会背叛自己?

诸葛亮反驳道:“你这就错了,你以为你身边那些效忠于你的人都是良善兄弟?”

吕布毫不犹豫地点头:“这是当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他的性格,只要跟随他超过两年的人,他都认为无需怀疑,和平共处,不会为难他们。嬴政道:“但我听说,仅在你身边就有两位大王的密探。”

他认为吕布对此有所了解,所以对那些人保持着既不亲近也不疏远的态度,因为他知道谁可能是内鬼。但现在看来,他从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大汉感慨:“连身边的心腹都无法信任了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单单在吕布身边就有这么多 和未知人物?”

---

第115章 安排暗卫

不仅大汉对此感到怀疑,连吕布也是如此。

吕布轻笑:“这不可能,我的手下我最清楚,他们从不敢违背我的意愿,怎会联手外部敌人跟我作对?”

尽管他要求严格,但他对他们的照顾远超常人,给予的俸禄也是最厚道的,甚至在胜利后还会加赏。这样的待遇,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投靠他人背叛自己?

嬴政提起:“还记得小时候的安儿吗?”

吕布确认:“当然记得,他一直在我身边辅佐。”

安儿曾是他最欣赏的孩子,聪明过人,擅长各种把戏,看到他都能心情愉悦。在自己面前,安儿自由自在,这也是他喜爱并尊重他的原因。在那种环境中,能找到一个能平等对话且不惧怕自己的随从实属不易,因为其他人往往畏惧,仿佛下一刻就要被斩首。

长久以来,他厌倦了这种人际交往。直到安儿的出现,他轻松了许多,也把许多琐事交给他处理。安儿有什么资格背叛自己?难道自己给予的还不够吗?

小主,

诸葛亮插话:“可是,安儿并非你身边的人。”

嬴政点头:“难道你没有察觉到,这个人行事过于谨小慎微吗?一个普通人面对他为何还能保持平静?”

连普通乞丐都能有这般心思吗?

王大汉似乎有所领悟:“这么说,这个乞丐其实是内奸?”

是大王预先策划的吗?

吕布回应道:“可是小安跟随我已久,那时的先王还未驾崩呢。”

在先王尚未离世的情况下,怎会让一个内奸如此轻易地潜伏在他身边?

秦始皇开口道:“这是大王早前的布局,要么是先王的监视,要么是大王本人的安排。”

那时,大王已显露出强烈的野心,看到吕布取得如此奇特的成就,感到威胁,于是开始秘密监视,想知道吕布是否真的生活安逸,还是在酝酿着夺取王位的阴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监视愈发深入,小安已成为吕布生活中的密探。吕布的世界观仿佛开始瓦解:“这不可能……”

他与小安关系亲近,几乎视为手足,即便小安家里人生病,他也会慷慨赠金并亲自探望。

他不明白,小安还有什么不满?

王大汉问道:“问题是,你真的没察觉到这个人的问题吗? 活动总是有的,他难道完全没有引起你的怀疑吗?”

吕布犹豫片刻:“其实我曾发现他行为鬼祟,也曾询问过他意图何在,他说是为了给过世的家人祭奠。”

这打消了他的疑虑。

---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那个借口是多么拙劣,但为何自己会相信?是因为过于信任,过于重视小安,以至于没有察觉到他的真实身份。对自己的识人之明过于自信,认为这位兄弟绝不会背叛自己,结果却酿成了今日的悲剧。

秦始皇说:“原以为你知道一切,却没想到是我们的疏忽。”如果早点察觉,小安也无法如此深入地了解吕布。

王大汉接着说:“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对大王已经熟知吕大哥的所有过去了吧?”

吕布的任何行动和计划,大王恐怕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吕布攥紧拳头:“我现在只想回家质问他。”为何要辜负对他的信任?

自己从未如此对待一个仆从,从未表现得如此亲厚。秦始皇道:“他是大王的人,生是大王的人,死是大王的魂魄,这无法改变,先来后到的道理。”

即使小安对他心存感激,但真正的主宰仍是大王,他无法背叛。

背叛是无法容忍的,否则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