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仗还怎么打?
朱允熥早就知道各个卫所的管理十分混乱,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混乱到了这个地步!
几十万大军部署在数千公里的长城防线上,敌人集中上万人就能随时突破任何一点。
结果就是虏一深入,望风瓦解,村落歼,则掠及小堡,小堡空,则祸延中堡,中堡尽,则大堡存者仅十之一二。
大同镇,就是"宣大"的"大",驻大同府,总兵佩征西前将军印。
大同镇的负责区域是山西行都司,大同镇由代王出镇,而其下属的宣府卫则由谷王出镇。
大同作为明代北边最早的三大军事基地之一,是明军出塞扫北的北大门。
洪武五年北伐,中路军就是出大同。
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军镇,却不堪一击,这不了得?
朱标气得脸色发青,他用力拍着龙椅:
“军国大事,形同儿戏。缺兵不补,逃军不追,虚员实饷,冒领国帑,遇有战事,一触即溃,令百姓遭殃,令朝廷蒙羞!
李景隆,你身为后军都督,身负核员核饷的重任,大同镇縻烂至此,朕从前为什么一个字都没有听到?"
大庭广众之下被当面训斥,李景隆顿时面红耳赤,低垂着头,一声不敢言语。
朱允熥赶紧劝慰道:
“父皇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如今当务之急是整顿军纪,补充兵力,加强边防。”
徐辉祖也附和道:
“太子所言极是。臣建议派遣官员,巡查各地卫所。”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就依你们所言。徐爱卿,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顿了好久,又说道:"还有,传朕旨意,召朱桂、朱橞到南京来。”
说罢,拂袖而去,朱允熥尾随着走了。
徐辉祖领旨,转身离去。
殿内的气氛依然凝重,众人都意识到,这次的危机不仅仅是外敌入侵,更是内部腐败造成的。
如果不彻底整治,明朝的江山社稷危矣。
李景隆灰头土脸往外走,越想心中越羞愤,越想越觉得冤枉。
大同镇同时供着代王和谷王两尊大佛,针插不进,水泼不尽,后军府有什么能耐管得了大同镇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到乾清宫,朱标依然余怒未消,对朱允熥说道:
"父王苦心孤诣,想出藩王实边的主意,实指望诸藩外御鞑虏,内屏帝室。大同镇天下雄镇,败坏至此,甚失朕望。"
朱允熥生怕朱标气坏了身子,劝慰道:"父皇心放宽些,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现在就着力整理镇务,也还来得及。"
听闻此言,朱标不仅没觉得宽慰,反而心情更加沉重了,整个晌午都在唉声叹气。
朱桂在大同胡作非为,耽于享乐,对大地军政事务漠不关心。在王府内,不用内官内使。
出行时,随意踏庄稼,道遇年轻貌美的女子,公然抢回家,玩腻了之后杀死,抛尸城外,引得民怨汹汹。
抢夺官军马匹,马官不肯给,便命手下打死。
垄断盐铁,强占税所,在龙门渡口勒索过往客商,稍有不从,乱拳打死。
正这时,朱椿来了。
一母所生,差距却太大了。朱椿一代贤王,朱桂却是出了名的恶王。
朱标以为朱椿为两个同胞弟弟说情的,却听见朱椿跪地恳求道:
“皇兄,大同之事,老十三罔顾国法,玩乎职守,上损皇家颜面,下愧边境百姓。依臣弟之见,应该严厉惩戒,绝不可轻轻放过。”
朱标扶起朱椿,无奈地叹了口气,“朕又何尝不想网开一面,只是国法如山,若不惩处,难以服众。”
朱椿道:“严是爱,宽是害。臣弟有一提议,不如让朱桂、朱橞回凤阳守陵,读书反省,改过自新,免得他们将来犯更大的过错。"
朱标思考片刻。
“也罢,那就试试看吧。朱桂朱橞就交给你处置,你尽快安排他们去凤阳。希望他们能在凤阳能有所收敛,不然朕也难保他周全。”
朱椿道:"臣弟还是避避嫌吧。"
朱标摆摆手,"就这样定了。等他们到了南京,你好好教导他们。"
朱椿道:"还是大哥亲自教导他们的好。"
朱标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从小就负有教导弟弟们的责任,可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有些人生来就是油盐不进,再苦口婆心地劝告,也是白搭。"
朱允熥回到太子东宫,吴良己经从开平回来了,正在宫门外等着。
朱允熥问道:"如何?"
吴良低声道:"一切尽在计划之中,脱欢除掉了,粮食也夺回来了。"
小样,看我不玩死你。
朱允熥粲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