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期,驿站可分为三类——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
水马驿,代指水驿、马驿。
水驿每隔一百里设一驿,马驿则每六十里设驿,刚好是骑马传递一日七十里的标准,能完美衔接下一个驿站。
急递铺起源于宋朝。
在宋时还不叫急递铺有个别样的名字叫“急脚递”。
表示十分紧急,不可耽误。
在宋亡后,金与元二则都中规中矩的沿袭了这一制度,并在元朝发扬光大,正式成为制度。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采用了元代急递铺的制度,并将其发扬光大。
元时急递铺之间的距离尚不固定,“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设一铺”。
而明代在洪武元年正月建国的时候就出台规定:“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
但因限于地形因素,实际操作中并非整齐划一,但多数是遵循此规定的。
现在很多地方有一些地名叫八里铺、十里铺、十八里铺、三十里铺的,很多都是这种急递铺的遗存。
递运所是明代首创,元朝时期,驿站里什么动物都有,十分杂烦。
明朝时就把元代站赤中的牛、骡、驴、驼等几种站单独析出而设了一个递运所,专门来运东西,在每个城池都设有一处。
德胜口堡往西四十里就是西马驿。
西马驿是兵驿也是马驿。
因所处位置地势平坦,水土丰茂,除了给来往官军提供食宿、供养外还兼顾为东边的马场提供人员往来,转运马匹等服务。
赵大柱就是其中赶马的驿夫。
齐风走在前面,一句话不说。赵大柱或是觉得不好意思,见齐风没骑马自己也没好意思骑,牵着马缰绳跟齐风并排走着。
“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做夜不收?”
应该是觉得一直不说话闷着也不是办法,赵大柱主动试探开口。
“这和我年轻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