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卫庄公不听石碏的谏言,依旧宠爱公子州吁。】
【石碏有个儿子叫石厚,跟公子州吁玩的很好,石碏就去劝自己儿子不要和州吁过多接触,儿子也不听。】
【石碏也没办法了,等到卫庄公去世,太子公子完继位,是为桓公。石碏就上奏告老还乡。】
-
天幕外众人窃窃私语。
“这石碏也太倒霉了,摊上这么个君主和儿子。”
“是啊,君主不听劝,儿子也不听自己的话!”
“可是君主不听劝这个不能怪石碏,但儿子也不听,那是不是就是石碏自己作为父亲的问题了?肯定是没管好儿子,才导致儿子不听自己的话的!”
“你这样说好像也对,不过咋样我还是觉得这石碏倒霉!”
“这卫庄公也不行,平民之家都知道过度宠爱一个儿子会导致家庭不和谐,他身为国君还这样做,还不听人劝,真是没有继承到他父亲卫武公半点英明,还给卫桓公搞了一堆麻烦!”
小主,
-
【卫桓公继位了,庄姜作为君主的母亲,终于可以轻松下来了,但好景不长。】
【卫桓公二年时,卫桓公因为弟弟州吁骄横奢侈,就罢免了弟弟的职务,州吁于是逃离了卫国。】
【卫桓公十六年二月,州吁聚集了从卫国逃走的流民,袭击并杀害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
【州吁也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成功篡位的公子,从此弑君成为惯例,州吁开了这个坏头。】
【州吁自立为王后,并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于是石厚就去问父亲石碏该如何处理。】
【石碏就假装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去陈国,通过陈桓公朝觐周天子,得到天子的认可,就能安民,获得众人拥护了。】
【州吁和石厚觉得石碏的主意很对,就亲自带了很多贵重礼物去陈国。】
【但石碏私下偷偷给陈国送了一封信,在信中言明自己已老,不能为卫国做什么事情,但是州吁和石厚是杀害卫桓公的凶手,所以拜托陈国将这两个罪人抓起来。】
【于是等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立马被抓起来了,不久卫国就派人去把州吁杀了。】
【有人建议放过石碏的儿子石厚,但是石碏拒绝了,并亲自派人去陈国杀了石厚,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称赞“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州吁死后,卫国人拥立了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