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为将军!且听我一言。”坐在主位的袁绍,伸出双臂,示意众人听他讲话,“此时此刻,我等各路人马相加,步兵四十五万,骑兵九万。比这董卓的西凉军,多出两倍有余。有这等军力,何愁贼寇不灭。”
“哈哈!袁公说的对!”韩馥连声附和,抚掌赞叹道:“十九路诸侯往这一站,这大半的江山就在我们的脚底下了,剩下的一小片江山,弹指可取。”
“对呀,说的对。”
“说的有道理,有道理。”
其余诸侯也喜笑颜开,相继附和。
唯有袁术自入大帐以来,一直阴沉着脸,看着袁绍逐渐掌握着主动权,他实在心有不甘。
这时,河内郡太守王匡,站起身来,扬声说的:“诸位将军,在下有一言,我等既是聚义会盟,就必须先选出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为盟主。统一号令,方可进军缴贼。”
此一言一出,顿时引得在场诸侯齐声附和。
“对,说的对。常言道蛇无头不走 人无头不群,当有盟主号令群雄。”
“说的有道理,我们都应该遵从盟主的号令。”
“公节说的有理,不知你认为何人可担盟主一职。”袁绍饶有兴趣的看向王匡,眼睛缓缓眯起来,询问道。
“袁本初四世三公,为天下士子楷模,匡原听袁公调令。”王匡当即躬身抱拳道。
“曹孟德刺董杀贼,又是发布讨董檄文,召集天下诸侯,盟主之位,曹公自然当仁不让。”济北相鲍信选择推举曹操。
事实上,原本鲍信与袁绍的关系甚好,只是当初董卓入京时,他就看出董卓日后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
只可惜,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行动。这让他察觉出,袁绍并非他表现出的那么勇武,有些优柔寡断、好谋无决。
见识到袁绍真面目的鲍信,失望离去。
结果没多久,便听闻曹操的所做所为,他顿时觉得曹操是比袁绍更能成大事之人,自然希望曹操能够担任讨董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