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发财了

是这么回事啊!

但是今年的宝钞,图鉴不收啊!

似乎是看出了弘治皇帝的窘迫,刘健道:

“陛下,臣府中倒是有些宝钞,臣这便派人去取!”

谢迁也是起身道:

“臣家中亦有!”

李东阳却是微微摇头道:

“回府取太慢!我等且回衙门,看看同僚是否有携带!”

“是极是极!”

三人如梦初醒,纷纷急匆匆的跑了出去,各回各的衙门搜罗宝钞去了。

而弘治皇帝则是坐在书案前,看着手中图鉴的充值/提现页面,不由愣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厚照这厮,向来和他那二舅学坏了!

无利不起早之人怎会突然心善跑去收宝钞?

这宝钞汇率...定是有猫腻!

心中想着,弘治皇帝等不及内阁三人取来宝钞,直接就用图鉴,给朱厚照发了道语音:

“太子,你回收宝钞作甚?!”

语音嗖的一声发出去了,然而,却并无任何回应。

弘治皇帝心中焦急,随即一个语音通话就打了出去。

然而....

电话嘟嘟响了两声,便直接停了。

弘治皇帝定睛一看:

【对方拒绝接听....】

瞬间心中暴怒!

臭小子!

敢挂朕的电话!

信不信朕明天...

禁足你!

接连打了几个电话,都是被挂断,弘治皇帝不由火了,随即便直接翻起通讯录,将电话打到了刘友那里。

刘友此时正在南城回收宝钞呢,朱厚照负责的是东城,刘瑾负责的是西城,因此,三人并不不在一起。

三人中,朱厚照与刘友是有图鉴的,可以随时将宝钞充值,然后提取成白银,因此对于铜板并不是很在乎,带的很少。

而且东城和南城多少富户、官员府邸,宝钞存储的较多,因此,大多都是以银子兑换一摞摞宝钞。

刘瑾那边较为特殊,因为时间较急,没时间去买图鉴,只得先取了一千两白银,又从钱庄兑了五十贯铜板出来,专门用以回收宝钞。

(一两银=1贯钱,一贯钱为1000枚铜板。)

正带着家中仆从忙活着收取宝钞的刘友,看到图鉴显示是弘治皇帝来的通话,自然是不敢怠慢。

当即立马接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不过在发现汇率这一点,声称是和太子殿下研究图鉴功能之时,偶然发现的。

得知这宝钞居然有如此暴利,弘治皇帝震惊了。

随即三位阁臣,也是很快带着仓促寻来的大明宝钞,回到了御书房。

君臣四人一番尝试,见果真如刘友所言,不由狂喜!

“陛下!发财了!”

李东阳整个人眼睛都在冒光啊!

三位阁臣之中,刘健兼吏部尚书衔、谢迁兼兵部尚书衔,而李东阳兼的是户部尚书啊!

发了!

发了!

这是户部的钱啊!

弘治皇帝有些后悔自己之前和重臣们讲解图鉴神奇时,太过细致化了。

当时还特意提了一嘴,这宝钞也能充值入图鉴中,现在看来,这银子怕是落不到自己手里了啊.....

不过....国库这两年虽是有了盈余,但是朝廷用起来总是捉襟见肘,生怕啥时候出大事,没钱周转,现在趁着这个机会补充一下,貌似也不错。

四人先是迅速商议出了一个宝钞回收章程告示,随即火速送到翰林院,令整个翰林院即刻进行抄录,能抄多少份,就抄多少份!

将这章程告示送出去抄录,四人便开始在御书房中扯皮了,当然,主要是李东阳和皇帝扯皮,刘健帮腔李东阳,谢迁在中间和稀泥。

到底是李东阳性子稍显怯懦,最终没敢薅得太狠。

君臣达成共识,由弘治皇帝的那些拥有宝可梦的内侍、宦官,带着户部官员前往棋盘街购买图鉴。

再令京营派出兵马护送户部官员与宦官内侍,携着那些告示,快马赶往北直隶各地,贴榜回收大明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