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张骞对元朔县的认知

而且,大多数大型商铺,都还设有专门的马车停放处,十分方便。

元朔县里的人很多,但不慌乱。

道路两旁的商铺卖什么的都有。

见自己的妻儿十分感兴趣,张骞就选择牵着马车带着妻儿行走。

领略领略这元朔县的风采。

元朔县里没有穷人,这是外界对这里的评价。

只要你有手有脚,就不会缺你劳作的工位。

而且,元朔县专门成立了一个面向元朔县的养老机构。

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足的家庭,不再有任何负担。

这笔钱是由元朔县官府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元朔县还设有一个规模极大的学堂。

主教先生是大名顶顶的东方朔,以及司马谈和其子司马迁。

元朔县县令刘大海以及骑都尉霍去病李敢也经常去那学堂里授学。

学堂前有一巨石,刻有元朔县致力于少年人往来无白丁。

元朔县的学堂收费很低,对于一些家庭贫困或者品学兼优的学子,不收费。

收费也仅仅足够学堂的日常支出。

而且,学堂里采用老生带新生的模式。

元朔县的学堂一出,就已经人满为患。

不少长安城和关中地区的富豪,都赶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元朔县的学堂。

东方朔的号召力自然是极强的,虽然不如儒家董仲舒,但在文人群体中,东方朔亦是十分有地位的。

当然,大多数富家子弟选择元朔县学堂的原因是他们已经记住了刘氏出品都是精品。

这元朔县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刘氏出品。

此外,教学的人一个比一个不凡,但凡自家子弟被看上,就获得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也因此,不少富人想方设法的想要在元朔县购买一处居所,供自家子弟就读住宿。

刘大海对此自然极为熟悉,凡是非元朔县户口的,收费均是天价。

即便如此,那群人依然挤破头颅。

元朔县学堂不在闹市区。

当张骞来到元朔县学堂前时,看见学堂里面热闹非凡的情形,感叹强汉就该如此。

(后面对历史变动的就多了,有些东西为了剧情发展可能会或早或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