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对李世民的话也颇为赞同:“你们毕竟不是我大汉的皇帝。
仅从史书中得出结论未免有失偏颇。
父皇当年之所以要杀晁错也是因为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首先就有一部分是李世民刚刚提到的原因。
父皇他是想借天下大义逼迫藩王退兵,只是最后没有如愿罢了。
再者就是晁错这人性格上也有些问题。
用你们后世的话说就是智商虽高,但情商极低吧。
他是父皇做太子时候的老师,父皇登基之后自然更为倚重他。
他这个人极有能力不假,但是心直口快说话口无遮拦。
上到三公下到小吏,凡是跟他意见相左的人他统统都怼个遍。
这也就导致他在朝堂上没有一个盟友,甚至都是他的敌人。
父皇当年被袁盎等人给力谏,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下令处死晁错。
原本父皇是打算只要有人向晁错求情就顺水推舟的放过他。
没想到满朝文武听到此消息无不拍手称快,竟然没有一个人向他求情。
父皇无奈之下也不能收回成名,只能依言判了晁错腰斩之刑。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父皇虽然觉得愧对晁错,奈何他是九五之尊的身份也不好再为其翻案。
于是父皇只能在临终前将此事托付给了朕,这才有了朕为晁错平反一事。”
其实刘彻还有一点没说出来。
那就是当时刘启在面对藩王叛乱的时候确实是慌了手脚。
要不然仅仅靠袁盎等人根本左右不了他的判断。
朱祁钰点点头道:“如此说来这事倒也不能全部赖在汉景帝的身上。
虽然他确实有些寡恩,但这也跟晁错自己脱不了干系。”
秦始皇也说道:“原本面对这个局面,晁错只需要拿出应对藩王大军的对策来即可活命。
奈何他虽然精通于政事,但是对军事却一窍不通。
可惜他晁错也算是一位贤才,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送了性命。”
杨坚补充道:“其实晁错之所以有这种下场,还和他性格有些优柔寡断有关吧。
其实既然他已经准备好做个孤臣了,那就应该做到底。
害死他的元凶袁盎因为早年间政见和他不一致,早就算是他的死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