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要知行合一,付诸实践,格物致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也是一根定盘针。它指引着人的前行方向,这就是人内心的良知。
不论学识如何,地位如何,身份如何,从始至终,所有的取舍抉择都源于人的内心。
只不过,世人常常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认为决定这一切的都是外物。只有祛除了内心的杂念私欲,内心的良知自然显现。
心即理,你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理。一个人的内心杂念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格局与境界。这也就形成了站在各自角度,各有各的理这种现象。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因此,一颗圣贤之心,即是纯乎天理之心。天理即良知,良知即天理。
读圣贤之书,学习圣贤思想,就是学习圣人之心,不断地去除心中的不明与私欲,让自己的内心抵达良知,并且启用良知。
唯有如此,人们的心灵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从士人之心,提升为能人之心,再到君子之心,最终迈向圣贤之心。
总而言之,依照天理去行事,没有任何私人杂念的时候,即为善;若是有私心作祟,有了个人的好恶,便是恶。
循理为善,从欲为恶。通过镜鉴人们是否动心动气生欲,就能知道人们为人处事是否掺杂了个人私念。
只有当人的内心达到纯乎天理而无任何私心杂念的时候,那些人即为当世圣人。郭郡王,你现在的境界只是有一颗君子之心,距离圣贤之心,还有一段距离。”
郭昕合上双眼,脑海里不断地回味思索着李唐刚才的话。
良久。
郭昕徐徐睁开眼帘,一双眸子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澈。
他庄重肃穆地把手中拿着的对讲机放到书案上,然后对着这个神奇的小黑匣子躬身三拜。
“多谢大首领赐传圣人之学!”
一语惊醒梦中人。
某家内心的私心杂念实在太多了!
没有一颗良知纯粹的心,何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