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展业务

宝盛隆这个字号,在短短月余间响彻苏州城。其中八千斤银冬瓜、宝石屏风的消息更是扩散到周边常熟、无锡、昆山等几个大城。

跟在陈子御身边学习过的赵构,并没有让人去宣传宝盛隆的业务,只是安排人四下传播这两则奇闻。要知道越是惊人眼球的消息,经过好奇百姓的口中传播的越是快。

赵构更是包下苏州城勾栏中最大的戏曲班子,免费为大家唱一个月的戏。

这免费的东西谁不动心?不到开演,场中就人满为患,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连房梁上都骑满了人,走廊的二十多根立柱都靠着着梯子。捡便宜的百姓次第站在梯子中间的横杠上伸着长长脖子等着心怡的角上场。

赵构这招一出,苏州城上至耄耋之年的老翁,下至读书写字的孩童,整个苏州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相信宝盛隆财力的,都去存银子吃利息。现如今青溪的方腊起兵造反,南边的杭州城已然是沦陷。一州十二府已落入叛军之手,至此商路断绝,与其将银子铜钱放家里生锈,不如放在宝盛隆里头生息。

家中藏有大笔银钱的人,哪有几个是呆傻之辈?从最低的十两起存到数十上百两,都是人家丢出来试水的。其中九成人都只存了一个月期,个别的存的时间长点,就是没有存期超过一年的。这些存在宝盛隆的银钱,加起来刚万好两出头。要知道赵构请最大的戏曲班子就花了三千两。

宝盛隆刚开张不久,信誉没有建立起来,存款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钱庄只拉存款是亏损的,只有放贷才能赚钱。

如今江南东路在闹方腊。叛军虽没占据明州,但往来的海客可不敢冒险,纷纷转道胶州港。

苏州城外有一朱景澄的乡绅,办有一个小纺织作坊,其手下管着五十户织户。日前他在一远亲的帮助下接了爪哇海客下的丝绸订单,忧愁的日夜不安。喜的是这三千匹丝绸利润丰厚,愁的是如何能按时交货。仅凭他手下区区的五十户根本不可能在一年内交货。

当他想明白仅凭自己是无法履行合约之后,狠下心放弃吃独食的想法,联系其他织坊,想把订单下给别家,他从中获利。可是,他之前签订合约后有些得意忘形,宴请不少好友,言语间将这个消息漏了个底儿掉。

这北宋家境稍微好的商人,无不是子承父业几代人的经营。都是精明之辈,哪有一个傻的?这消息泄露之后不少织坊主联合起来,不是抬高价格就是找借口来拒绝朱景澄的订单。都在等他无法履约赔银子。一方面这几家可以瓜分掉海客订单,另一方面就是等他落难,好用低价收购他家产业。

朱景澄这一个月找了不少放贷的,因为利息太高而放弃。没办法他找到身边乾元寺开的长生库借贷。

谁知道这长生库的利息也不低,足足五分的月息。若是借了长生库的银子,他这一笔生意就当白做了。无奈的他找到乾元寺监院,想走个门路少些利息。毕竟他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年给乾元寺捐赠大笔的灯油钱,每年的各个节日还要捐衣捐物供养三宝。在朱景澄想来,他家跟乾元寺多少也是有些交情的,监院长老多少会给自己个面子。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监院长老听他说明来意,直接拒绝。言道:长生库所赚的利息乃是用来供养佛祖、斋济僧人的用途,他不敢为朱景澄开这个减低利息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