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大明月报

从某个角度来说,报纸的主编,就是指点江山,书生意气。而徐渭以前时候,因为自身经历,是属于比较愤青的那种,他渴望过科举,也当过浙直总督的幕僚。

因此,他很是喜欢做这份报纸的事情,发自真心地向李文贵做了保证。

随后,报纸这个事情,就正式开始安排了起来。

书社这边来说,基础可以说是非常好。印刷,排版的人才都有,抽调一部分人手出来,在李文贵的把控之下,第一份报纸便很快印出来了,在京师的书社销售分铺开始销售。

“咦,这是什么,书不像书,画不像画的?”

“这是书社新出的报纸,里面的内容非常好看,要不,您瞧瞧?”

“咦,这是邮政的详细介绍,不错啊,正好可以看看。”

“还有这是什么,蒸汽机的应用?这可是个新东西,据说很火,一般人都买不到,今日我倒要看个稀罕了!”

“原来这是折叠起来的,这边还有文章。看看,我看看是什么内容?”

“这是京师的物价?这么多种类,这个没兴趣。”

“这是什么,书社即将出的连载书介绍么?这个倒是感兴趣!”

“……”

很快,有人问了报纸的价格,然后掏钱买走了;也有人问了报纸的价格之后,最终放下报纸走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就一直站在那看报纸,看完之后,不掏钱走了。

徐渭作为报纸的管事,蹲在一个人流比较大的点,看着报纸的售卖情况。最后,他总结出几个规律。

报纸的内容,最好再多点,让人不能站在那里一眼扫完,这样的话,很大一部分人会买走再看。

另外,至少在他观察的这个点,他发现不少买报纸的人,对时政比较感兴趣。仔细想想,他感觉因为这是在京师的原因。

大部分书生模样的人,对物价那块并不感兴趣,但是商人打扮的,却是普遍喜欢。

最后,报纸的价格,似乎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徐渭能看出来,不少人本来是想买的,但是因为价格的原因,最终都是犹豫下后不买了。

但是,他却是知道,报纸的这个价格,其实是成本价,并没有赚钱的。如果要想再降低报纸的价格,那报纸的销量就必须要再提升才行。

于是,就这么的,徐渭连续观察了三天,并在第四天汇总了报纸的售卖信息之后,就去给李文贵禀告了,把他总结的内容给李文贵说了一遍。

李文贵听了,想了一下说道:“你说得确实是个问题,报纸的销量,还是要想办法打开才行。这样,我用无名的笔名,也写几篇文章登到报纸上。另外,我找高大人,张大人他们,也写点文章发表到这份报纸上,以他们的名气来带动,那买这份报纸的人,就绝对会更多。”

徐渭听到这话,估摸到了李文贵的思路,想了一下之后,咨询李文贵道:“恩师,要不学生再另外写一本连载故事,就发在这份报纸上,每期都出,应该也能增加这个报纸的销量?”

李文贵一听,当即点头,笑着说道:“不错,这确实是个法子,等在报纸上连载完之后,再让书社出完整版,一样能售卖。”

后世时候,有不少武侠小说,最开始的时候就是登在报纸上发表的。比如,金庸就在《明报》上刊登他的武侠小说。

这边说定之后,李文贵就找了个时间,先去紫禁城找了隆庆帝,然后隆庆帝听到他说要找高拱、张居正他们,便立刻让李文进带他过去内阁了。

内阁这边,李文贵还没进去,就听到高拱的大嗓门了。听声音,似乎是在发火。

李文贵倒不是怕他,还是进去了。

高拱看到李文贵进去时,稍微愣了下,然后便开口说道:“此事就先到这,对于陕西、四川,还有云贵两地,最好是让都察院御史前去督办。这事,和都察院那边商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