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下去吧。”
苏奕赶忙收起手中杂书,将书桌收拾好后,来到书房门口束手等待着。
书房内,玉儿重新点了一炉香,又在书桌上的砚台上磨好墨,最后重新回到茶几上烧水煮茶。一切井然有序,不见一丝错乱之感。
不一会儿,但见廊道内走来一老者,穿着书院教授独有的天青色儒裳,腰间佩有一方形玉牌,略有佝偻的身躯隐在袍服之下。灰白相间的头发用一支老玉簪简单地束起。他的颧骨略高,淡淡的眉毛下,一双充满善意与智慧的眼睛炯炯有神。双手负于背后,缓缓向书房走来。
苏奕知道,他背着的手中一定拿着的是自己送给他的玉骨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夫子最爱佩戴玉饰,当然不是因为玉的奢华高贵。而是因为子曾在川上曰:君子如玉。
意为:做为一个谦和的君子,应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如玉、光华内敛为要求自省,君子当以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陈老夫子对此奉为圭臬,佩玉自是为了时刻警示自身。
事实上夫子本人的生活极其朴素,这间书房的设计也是按照夫子的习惯来的
待夫子走进,苏奕躬身行礼道:“夫子,多日不曾聆听夫子教导,学生甚是惦念。”
“好。”
“请夫子入内。”
基本的礼仪过后,陈老夫子与苏奕便安坐在书房内!
玉儿适时奉上茶水:“明前的龙井,请夫子品茗!”
“有劳姑娘了。”夫子也顺势端起茶杯,轻呡一口以示满意。“开始授课吧”
“奕儿,请先将《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默写于纸上。”
这是提前就布置的功课,苏奕自然不敢懈怠,提笔蘸墨,于纸上写道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看着苏奕熟练地写出,不曾有错,满意道:“甚好,奕儿可知此节做于何时,因何而做?”
“此文做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纷争,战乱不休。孟子之意,告诫世人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要发愤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同样为人做事也当如此,阐述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深刻道理。”
“不错,对此,奕儿是否有所感悟?”夫子再问道。
“学生曾听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思之,认为为政者施政当慎行,常常思百姓之不易,思前朝灭亡之教训,是以任何一条政令的颁布与实施都要思之再三,使之利国利民。
为人做事,应当勇于认错,积极承担责任,并能吸取教训,时时警示自身,以后不再犯。常能忆苦思甜。
无论是治一国,还是为一人,皆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能有此晤,已然不错!这是孟子根据一生之经历所得的大道理。然而文字背下来,道理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地运用呢?”
“难!”苏奕想了想回答道,至少自己做不到。
“自然是难的,如若不难的话岂不是世间人人皆是圣贤了?”陈老夫子轻轻打开折扇,漫步走向窗边,看向远处,似是回忆着什么,“且不说他人,为师自己,也不能时时做到孟子所说!”
“夫子,学生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苏奕接话道,“孟子此言自是圣人之道,但圣贤之人世间要多少年才能有一出世。学生窃以为,圣贤的道理需要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先做自己!”
夫子听完回头,笑着问苏奕:“那你认为要怎样做自己?”
“他人如何我不知,我只想先管好我自身之事,如果连自己都理不清,又谈何去影响他人?”苏奕想了想,虽然自己的想法稚嫩,但不妨碍十五岁的少年说出来,因为在学时说的话无论对错都是好的,“我是秦王世子,这是上天注定。如今南越安定,西蜀不存,唯有北荻苟延残喘!我要经历苦难吗?想来是不需要的!就因为我是秦王世子!天潢贵胄!我这一生甚至什么都不要做,所拥有的,也是无数人遥不可及的梦。
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我要时刻明白我只能是秦王世子!”
“先生?”说完苏奕抬头直视夫子。
“哈哈哈……”陈老夫子只是大笑,也看不出是何意思。
良久,夫子只是淡淡地嘱咐一句:“苏奕,先生今日只有一句话送你,便是【吾日三省吾身】,就如你我曾讨论的那三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干什么】,如今大楚海晏河清,能平平安安过这一生即是最大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