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乡学的问题

所以结合之前与刘启大聊完之后看出了其想让孩子上学的心思,再加上现在大楚鼓励女子读书,结合刘老汉的话,事实上刘家村适合读书的孩子还要多出更多才对。

想到那正是读书的好年纪孩子,却因为没有老师只能下地干活。苏奕的耳边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你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小主,

如何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或许自己真可以做点什么呢!

苏奕心想如果只是解决一个教书先生,自己说句话就能搞定。但是苏奕更知道太过于容易得到只会让人产生懈怠,只有让村民自己付出努力而真正解决读书难的问题,知道了其中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乡学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所以归根结底一切的困难还是村民的钱不够!增加村民的收入问题,自然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办个私塾都不是问题。

具体如何操作呢?在来刘家村的路上,苏奕想到了刘老汉,这个曾经自己遇到的卖瓜的老汉。特别是在今天下午参观过他的果园以及计算他的收入之后和他在村里的地位之后。

一个村子里一两百户人集体致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从刘老汉这里,可以启动刘家村种植业的发展,比如瓜果蔬菜的种植;发展养殖业,鸡鸭鹅猪羊鱼虾等等,金陵百姓的肉食来源还是非常短缺的;既然每年每户家中都有这么多余粮,如果能够将其酿成米酒,岂不是能将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苏奕心中的初步设想。

这一个村子才两百来户人口,就算能有再大的产出,在百万人口的金陵城来说也实在是太少了,只要秦王府能够在销路上给予帮助,这些就都不是问题。

比如瓜果蔬菜方面,只要自己的辣椒种子和栽培技术弄到手,先不种别的,就只是辣椒都够整个村子里人发财的了。

至于养殖业可以化整为零,各家独自饲养,再化零为整,王府统一按需收购,也算是一份收入了。

最后是酿酒,据苏奕所知,此时已经有蒸馏酒的技术了,称之烧酒。

穿越之初就有过酿酒蒸馏的想法,甚至有弄出高浓度酒精的念头。但是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发现现在大楚市面上已经有蒸馏酒了,孙南行那群人爱喝的就是经蒸馏出来的烈酒。

其实这也怪他穿越之前没有好好做功课,要知道在前世中国的历史中,烧酒本就不是现代产物。

这里科普一下:烧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中:“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李肇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更有学者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一件青铜制作的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并用此蒸馏器作了专门的蒸馏实验,成功用其蒸出了二十多度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样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华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便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作的蒸馏器了。虽然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

其中最毋庸置疑的说法还得是明朝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谷四·烧酒》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

苏奕自是不知道这些,要是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骂哪些穿越文呢?为什么各个穿越者靠蒸馏酒发家致富,而他现在穿越到的这个平行世界,烧酒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毕竟蒸馏的技术不难,运用的不过是最简单的物理知识,这个他苏奕是真懂啊!只不过难的是苏奕自己不会酿酒!因为没有度娘!

酿酒的技艺并不是常识,正经的书本上可没有关于这方面太有用的记载,不会教人如何酿出酒。

而且如何让酿出的酒好喝的方法也是各家酒坊的不传之秘。至少苏奕清楚地明白一点:不同的酒曲,不同的配方,不同的酿酒环境,甚至用不同的水,任何一个环节的差异,都会导致酿出的酒的味道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