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尚书总结道。
“要给农户看到希望…种什么取决于什么东西能卖出去?奕儿分析的很好,那怎么‘卖’呢?”
苏奕如此逻辑性的分析,自然让苏叡欣喜,毕竟是自家侄儿,如此优秀也是大楚幸事!
其实苏叡一直不担心苏奕对皇位会有兴趣,首先秦王弟就不会同意,这也与当年的约定有关,从这么多年不让苏奕出门和对外交际也能看出来。
小主,
这反而使他苏叡对苏奕更加宠爱着,也时刻关注着…
“皇伯伯问得好,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如何让农户的劳动成果更好的卖出去呢?奕儿也一直在想,但毕竟买卖的事情,我不懂,也没卖过什么东西。这就得问三位大人的意见了。”
“哈哈哈…我还以为奕儿都想好了呢,不过已经分析的很好了,三位爱卿有何看法?”
“微臣认为,应该让各地官府进行指导与管控,更要严厉打击不法商贩恶意低价收购农作物事件,特别是在主粮方面,近几年巡察使也报告了不少此类案件。甚至有官商勾结的恶劣案件发生!”
“臣附议,对此事必须加以严法,从重处罚!”
“臣附议!”
士农工商,商人不事生产,却拥大量的财富。所以自古对商人的评价都是恶意的,且商人都律法都是严苛的!
“岂有此理。此事着刑部从严处置,并在全国严查!”他苏叡不介意官员们有些灰色收入补贴家用,但不代表能容忍灰色变黑色,特别是在农事方面!历来零容忍!
“此时回头户部和刑部共同拟个章程上来,早朝时候再议!”
“诺···”
一时间养心殿内有些尴尬了。
见状,苏奕一句话打破尴尬:“不过皇伯伯,最近我在与秦王府的墨管家学习管理王府产业时,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和想法。”
“哦,不知奕儿发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皇伯伯,诸位大人,你们都知道哈,就是我秦王府有个特点,那就是地特多!所以每年有一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收佃租和卖粮。”
秦王府地虽然超级多,但都是合法所得,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即使是大楚一直都在极力的打击土地非法兼并,却从来没有哪个御史言官跳出来说秦王府地多的事。
李侍郎不解的问道:“这与前面的问题有何关联?”
“李大人请听我说完,因为我发现秦王府每个粮仓里的粮,每年都不愁卖!
即使是丰年,秋粮收获之后,就会有大批粮商主动找上门来求着购买,而且价格都能达到市价最高,而农户家中的余粮想要卖出去的话,却得去求人家粮商来买,甚至更多是自己运到粮店那去卖,还得被压价!”
“商人欺软怕硬!你秦王府的粮自然不敢压价,而农户却成了他们欺压的对象!”
“不过,各位大人,我刚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后来与墨管家讨论之后,我发现并不全是这样,其中另有原因。”
苏奕看向曾权说道:“有一个问题想问问曾大人?”
“世子,请说。”
“就是为什么农户的粮价低,而粮商们却不愿意购买?其中利润不是更高吗?为什么要主动来求购王府价高的粮?”
曾权想了想,说到:“很简单,对于大粮商来说,直接到秦王府粮仓买粮,方便省事,且毕竟是秦王府的粮,各方面有保障!对于小粮商,资金有限,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收购散户手中的余粮,积少成多,随后提高价格卖给大粮商或是城里人,赚的是中间的差价。”
“没错,商人讲究效益与利益,例如某个商人需要进购五千石的粮食,到我王府的粮仓来购买,只要带够银子和马车,人手足够的话不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但是如果到各个农户家购买,需要跑多少个村子才能筹齐?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不说,最重要的是耗时太长。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一个规模的问题,秦王府有足够大的规模所以掌握了主动权。”
“形成规模?世子这个想法好啊!”
“对,就是规模!若是刘家村的农户需要出售的余粮,都统一集中对外发买,那还会愁卖不出去吗?还愁被压价吗?只要消息放出去,相信很快就会有商户主动前来收购了。若是再有官府出面监督交易,想必粮商也不敢压价了!而一个村子的集体利益所在,也轻易不怕官商勾了!
所以在计划疏中,秦王府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村民形成这样的规模。”
曾权率先想明白苏奕话中的意思,再结合前面的分析,激动的说道:“没错,根据世子的思路,
一个村子里无论是选择种什么,都必须形成一个规模,再由乡吏县官将信息传递给城里的商户,成为农与商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