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的光芒映照出西面的晚霞时候,老三望着这一切感慨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啊”。
“三首领,前方东北方向,约莫五六里处有烟柱一条”,主桅杆上的了望员大声冲下喊道。
老三闻讯抽出望远镜,朝那个方向看去。
果然见一道黑色的烟柱,缓慢的升起向空中,甚至隐约可见有烟囱。
“航向东北,全船戒备,准备登岸,给惊蛰号发信号”,老三不紧不慢的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航向东北,全船戒备,准备登岸...”,大副高声的重复了一遍命令后,跑向了船尾。
仰头向后桅杆上的了望员传达了命令,了望员则立刻竖起两手上的两面小旗帜,开始不断的挥舞。
这是船队在大东沙附近徘徊的时候,陈兴显设置的旗语。
一手红色的小旗,一手黑色的小旗,或平举、或交叉、或一起向上、或一起向下、或90度。
如此就可以变化出数道的命令,而这些简短的命令也被编纂成了《通讯手册》。
再加上夜间的灯笼,所以这船只之间的通讯,就变得极为的简便。
当然还有大鼓和铜锣,擂鼓就是进攻发起的信号,鸣锣则是收兵的信号。
这通讯兵也就成了每艘船上的必备人员,他们须分成三班,兼顾了望员的同时,还要时刻准备传递消息。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这所谓的五六里距离,实际上他们一直航行了约莫八九里,才到达这附近的海面。
“让惊蛰号继续向北、周边数里的海域,在天黑之前尽量探查一遍,随后在我船周边游弋”。
“让登陆的部队做好准备,我们连夜登岸”。
“是,我亲自去发信号”,大副称是后跑去传令了,不得不说这合适的大副,真的是船长最得力的助手。
之前老三和孙和韵合作的时候,这些话都不用他说,孙和韵就会给安排的妥妥帖帖的。
现在换了个新的大副,两人还是需要慢慢的磨合一段时日。
擦着落日的余晖来到这处海域的船队,并没有被岸上的人发现。
老三乘坐着一艘小船,在八名桨手的划动下,慢慢的沿着河口,潜向了那烟柱的所在地。
小船逆流了一里多路,慢慢的靠在了小溪的南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在船头的一个手握短刀的手下,立刻单手反握着短刀,另外一只手拿着系在船头的绳子。
轻身跳下了船头,由于他手撑着船帮,因此只溅起了些许的水花。
他随即淌着齐脚脖的溪水,弯着腰快步冲到了河边的一棵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