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大战起

陈兴显和朱元璋同样是开国之君,他们是整个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制度的规划者。

他们亲手做出了一个大大的蛋糕,然后一刀一刀的,将这个蛋糕切开分给了各个阶层。

有明一朝,商税是固定的三十抽一,比例是相当的低,中华可是逢十抽一。

这是洪武大帝开国之初定下的规矩。

这个制度下的文官阶层和背后的士绅、地主,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万历皇帝想突破祖制,虽说只是找个儿子接班。

但文官阶层,万一这次妥协了。

万历皇帝日后,开征个矿税?

或是加征个商税呢?

那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当然是这些满口之乎者也人的利益。

百姓混口温饱都成问题,他们不会去做生意,也不会去纳商税。

他们更没有钱去开私矿,也不会去交什么所谓的矿税。

大明的矿税收不了、商税又收不高,那就只能收地税。

可土地又被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大量掌握。

可这些人,能纳多少的税?

因此一遇战争,皇帝就只能不断对百姓加税。

【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一句口号,就葬送了大明王朝。

因此,明实亡于万历。

是万历皇帝在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中失败,让这个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

万历皇帝一次和大臣的交锋失败,就自暴自弃。

任由官员非议朝政、不断上书,他用司礼监太监的批红权去牵制文官集团,这也就出现了后来的党政。

所以,万历皇帝不上朝二十多年,还能总揽军政大权。

他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擅长帝王权术与各部制衡的人。

但他绝对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摆烂的人。

万历前期被母亲把持,中期又被文官把持,所以他想做真正的自己,就只能躲在宫里那一方天地。

也只有这一方天地,他才能真正的主宰自己。

万历一定非常羡慕陈兴显,在中华别说一个太子,陈兴显就算一口气撤换所有的军政要员。

都没人敢说一个不字,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权。

万历斜靠着身子,轻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