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变化

还是那句话,一半一半...

人的心思,都是随着身份地位,以及周遭环境不断变化的...

开始莫闲确实没什么野心,可随着权势日重,他的想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大宋这面大旗不能倒,但赵佶、赵桓爷俩,显然都是那摊扶不上墙的烂泥...

为了自己的安危,也是为天下汉人百姓,或许是该做点什么了,哪怕不推翻赵氏皇族,也必须彻底改变现在这种制度,让大宋真正的强盛起来...

“贵妃娘娘”,人还没到江宁府,有关他的传说,却从没断过。

人们对他的评价,随着江宁府开仓放粮,发生了两级反转...

要知道开仓放粮可是免费的,江宁府库存,加上从楚王那勒索,以及前期高价收购的,足够应付一段时间...

灾民和本地百姓,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心一下就放到肚子里,有反应快的,已经猜到高价收粮,不过是“贵妃娘娘”使的计策...

于是乎,百姓口风一转,开始盛赞起“贵妃娘娘”英明...

前面骂的多狠,现在夸的就有多狠,且不容反驳...

百姓们高兴了,粮商们却傻眼了,再去找“贵妃娘娘”之前派来的收粮人,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不过继任收粮的官员,到是非常贴心地告诉粮商,官府照常收粮,不过价钱却是受灾前的价格,粮商们想卖,有多少,“贵妃娘娘”要多少,如果怕赔钱不肯卖,那“贵妃娘娘”也不强求...

这一招可太损了,粮商们大老远把粮食运来,本来还想着大赚一笔,现在不但赚不到银子,怕是连裤衩子都得赔上...

不卖,原路运回去?可能吗?

为了这场豪赌,很多人粮商都押上了全部身家,现在连运费都拿不出了,那还运的回去?再说,这一来一回,万一粮食受潮发霉,更是一文不值...

抱着一线希望,很多粮商干脆跪堵在“贵妃娘娘”来江宁的路上,希望以此逼迫“贵妃娘娘”提高收粮价格...

可惜,这些人虽然堵住了“贵妃娘娘”的仪仗,却被告知,“贵妃娘娘”去视察河堤了...

赈灾只是莫闲江南行的一部分,如何做到一劳永逸,保证不再发生水害,才是莫闲的最终目的...

在粮商堵路的时候,他已经在江宁知府骆诚的陪同下,站在长江大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