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到这个箩筐已经装了大半这叫番薯的东西,而不远处的另一个更是已经装得满满的一箩筐。
细心的卢县令,看了看田地,只见到才挖了小小的一块地方,竟然就能够收获这么多番薯。
忍不住问:郑公子,这个番薯,一亩地能种出来多少呀?我见你也才挖了这么小的一块地方,就有差不多两箩筐了。
县令大人,这个就要看怎么种了,在我家乡也即是海外。比较好的地,打理得好的话,一亩能收成五六十石。一般的地,一般也能收个十来石番薯。
听到郑如健说一亩能收成这么多,户县县衙众人随即哗声一片,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
也怪不得他们震惊,小麦也好,粟谷、水稻也好,普遍好的一亩地也就收个二石左右。就算是司农寺那些专门负责研究种植农桑方面的人,无论如何精耕细种,收个三石已经是极限了。
现在听郑如健说番薯,在一般的地里都能个收成十来石,这巨大的差距哪能让他们不感到震惊呢!
大人,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我们尽快上报给朝廷上报给圣上。早一点推广开来,大夏的百姓也就早一点不用受饥荒之苦了,旁边的陆主簿激动得,说话声音都有些颤抖。
上报给朝廷是肯定要上报,不过你们看看,这才一小片土地有种这作物,恐怕种子并不多,要推广开来也不是三两年就能做到。
况且,农事是我们大夏的根基,必须要慎重考虑。我们可以先上报上去,在户县先试行种植,让司农寺的人来监督、检验?
县令另一旁的宋县丞开口接了话,从他说的话中可知道,这个宋县丞做事相对谨慎和考虑得比较周全一些。
嗯,卢献荣捏着自己的须:知章(县丞宋书文)言之有理,农事更要谨慎对待。这样吧,我上报朝廷,让我们户县先试行种植。到时就麻烦至理(主簿陆华明)你负责向郑公子请教,将种植方法编写成册,交给司农寺那边的人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