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陷入深思。
“绍兴新政”已经让众人忙的不可开交,称日理万机也不为过。
刑部尚书李光担忧道:“此议甚好,只是恐金兵再次南下,我大宋却先疏通了航道,使金兵沿运河直扑江南。”
小主,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如今宋军气势如虹,岳元帅更是虎步中原,若一朝兵败恐连这半壁江山都不能保全。
不待户部侍郎胡铨反驳,兵部尚书王庶道:“若不疏通河道,中原十数万大军粮草将无以为继,败亡不远。”
胡铨是内阁之中最年轻的大学士,待王庶说罢,便道:“不疏通航道,我军必败。疏通航道,尚有一战之力,胜败未分、乾坤未定!”
赵鼎道:“昔日太平年月,江南运入东京至少六百万石。如今中原百姓逃亡,集两湖、两江之力运送两三百万石,应无大碍。”
赵鼎又道:“如今我与金人势不两立,万事‘以战为先’不可更改!”
内阁首辅定了基调。
四人又商议多时,还是未能达成一致。
胡铨道:“举手表决?”
三人互看几眼,见胡铨先举起手臂。
王庶素来知兵,也紧跟着举起手臂。
李光向来稳妥,论断并非私意,并未举手。
因此三人便将目光看向赵鼎。
赵鼎思索片刻,缓缓将手臂举起。
三比一。
少数服从多数。
谁能想到在君权之上的大宋,国家决策竟用现代制度来解决争议。
四人又有商议了多时,便下内阁钧令,使安徽布政使何彦猷兼工部侍郎、河道大使,节制安徽、河南两岸州县组织民工,蔡松年为河道副使协助疏通河道。
依李光所议,在扬州城设万余宋军,看管运河,不时之需可切断运河。
胡铨立即调配两湖粮草,运至扬州城内待命。
一时大宋全境,动员起来,像似要准备“第三次东京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