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已,尽干些捕风捉影的事,不是邀名,就是逐利,”苏过替父亲出头,骂道:“果然心里龌龊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
苏轼忙打断了他的借题发挥,说道:“就你话多,做事去吧。”
苏过哼了两声,又道:“墙角的蛐蛐儿都比他们叫得好听,也不知道一天天的得意个什么劲。”发泄一通,这才回到大桌前。
有些尴尬的苏颂笑道:“到底还是小孩心性,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故意的,”苏轼也在一边坐下,低声说道:“前几天还让我别理会那些人呢,他这是想借这些人之口将话传出去。”
苏颂一愣,问道:“那不是仇恨越结越深了吗?”
苏轼有些习惯儿子的套路了,笑道:“若那帮人真与他计较,他反倒开心了。”
“却是为何,”苏颂怪道:“五郎过两年也是要入仕的,得罪台谏可不是什么好事。”
苏轼解释道:“他才不怕,甚至巴不得事情闹大呢,再说他无官无职的台谏能说什么,顶多给我加上个教子无方的罪名,可宗叔看看这墙上的字,传出去至少可以保他一阵子了。”
台谏又不是出自公心才弹劾苏轼,自然不会干迎难而上的事情。
苏颂这才笑道:“果然有些小聪明,不过子瞻还漏说了一点,眼下他替我做事,我自然也不会由着别人泼脏水。”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不再提此事。
京城里的消息传得果然极快,岁末的茶坊酒肆之中,苏五郎的天机阁和那段怒骂言官的话已是广为传播,毕竟哪朝哪代都不缺吃瓜的群众。
苏过也不等那些人再上书,先在门口挂了个大牌子,上面十六个大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事上门,不打嘴仗!
底下还用小字另写了一行,手下败将名录,后面是一片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