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章纹是华夏帝王之属,昭示华夏传承,浩浩古史巍然。
他的目光一扫,看到衮服上的华虫纹样,华虫者,即锦鸡,象征文采卓着。
朱厚熜并不擅诗文,但决心赓续华夏文脉,让这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永远地在世界中闪烁。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前人未行之举,后人难及之事,不光要藏富于民间,还要藏诗书于民间,文脉应该到最适合的沃土中去。
《永乐大典》他是看过的,不得不说,这倾注了朱棣大半心血的着作,足以让有明一朝光耀千古。
可这部书只是藏于皇宫,高居庙堂,那实在太过可惜,朱厚熜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一睹其风采。
思及此处,他转身朝一旁的麦福问道。
“麦大伴,朕先前下令天工院大规模印制《永乐大典》,现在如何?”
麦福躬身一礼,略一思索,缓声道:“主上,天宫院的方大匠,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大典正本一到,即可开工。”
朱厚熜点点头,朝紫檀木作案迈进一步,顺势提起桌案上放置的朱笔,翻开一旁湛蓝色的册子,在185这一页,画了一个三角堆叠的符号。
尚衣监等人还停留在乾清宫,此刻都异常恭敬地站着。
尽管朱厚熜,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但却真正具备了天子的威仪,让他们在殿内的每一刻都仿佛如履薄冰。
“礼服做得不错,赏!”朱厚熜没有回头,一边批改着奏章,一边对着众人说道:“织工赏银百两,尚衣监赏银九百,允一月探视之期。”
“奴婢,叩谢万岁!”
麦福轻轻拍拍手,乾清宫的外头就走进一群小长随,手中捧着的正是光灿灿的银子。
齐元有些慌乱地从地上站起来,一不小心还差点踩到了胸前的袖袍,他这是太激动了。
同明朝的官员一样,宦官的俸禄也低得可怜,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想给家人寄钱,那更是如白日梦一般。
再加上宫禁森严,明朝的宦官形成了制度,虽然有出宫的机会,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望着红墙外的明月,孤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