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难得糊涂

袁宗皋抚了抚胡须:“能人不少,可以干事的人很多。”

“哦”朱厚熜明白了他的意思。

能干事却干不了事,或者不想干事。

张璁语气中满是感慨之意:“大明英才不少,仅仅一个翰林院差点让我也翻了车。”

“不过也是得天之幸,让我一个二甲进士,能考一考他们这群状元。”

“哈哈哈”

想来也是,能在几十万人的厮杀当中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文人,哪一个会是酒囊饭袋?

更别说,能在翰林院任职的最少也是进了殿试的人。

“那就没有查出几个无能之人?”朱厚熜问道。

“有,但数量不是很多。”

张璁答话时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照他估计即使查不出几百个,五六十个总是有的。

“不合格的仅有十三人,且都是因为父辈功勋为官。”

杨一清补充了一句,神情古怪道:“他们的卷子都写满了,态度异常诚恳。”

“撤官了吗?”

“撤了”杨一清说得无比干脆,仿佛刚刚略带惋惜态度的人不是他。

“陛下,研究考卷是考卷,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同,此次能通过的原理少不了是这一月恶补的知识。”王阳明面无表情。

他提议道:“臣以为清考当成为惯例,而且不能局限于考卷,可以适当让他们到具体的事件中历练。”

杨一清睁大了眼睛,袁宗皋更是嘴角一抽。

“成为惯例,那每天他们薅下的头发不就更多了吗?”杨一清在心中吐槽。

别的他不知道,大理寺的几个官员,考前的几天都关在房里复习。

那一日他去查阅卷宗,看到几人如饥似渴翻阅文书,还以为自己是见鬼了。

朱厚熜含笑点头,“不错,朕也有此意。”

他想了想,“就由杨爱卿拟个章程递交到内阁,明日的朝会议一议此事。”

“是”

杨一清立马点头答应,他知道这件事已经成定局了。

内阁在这件事情上与皇帝的看法一致,明日的早朝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此刻也正在讨论清考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