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丢出了第一个难题,“如何让天下学子到三宫就读?”
严嵩一听心中就有了腹稿,此事必定可以按照朝廷一贯的方针施行,先是宣布大政然后各地推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威之以权。
如此谁能不去读?
在思索许久,严嵩终究觉得不妥。
如此一说是否太过简单,陛下想问的就只是这个问题吗?
他悄悄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朱厚熜,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想到了如今的新礼,破坏旧秩序不困难,困难的是建立新秩序。
新礼之所以能获得朝廷上下的认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绑定了灵犀盘和飞翼柱,创造出了更大更难以拒绝的利益。
而如今朝廷立三宫,废除现有的书院私塾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东西。
他的心底下意识地涌现出一个词,“科举!”
只是刚想说出口,他就硬生生凭着意志力刹住了车,这东西获罪于“天”。
但转念一想严嵩就有了主意。
“三宫干系重大,臣恐一时妄语乱大计,先前贾思勰书《齐民要术》曾亲自到田间地头观察,甚至上手操作农具进行播种。”
他诚恳地说道:“陛下能否给臣一些时间,亲自到国子监和各地学院调查,如此才好做出一份详细的规划。”
“甚好!”朱厚熜拍了拍手,语气中略带赞赏。
“那就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再来答复朕。”
朱厚熜话锋一转,又谈起了另外一件事。
“先前你所说的藩王一事朕已经看过了,言语平实切中要害,字字句句直指藩王之弊。”
严嵩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但朕以为此事可暂且放在一边徐徐图之,先杀鸡儆猴再谋后事。”
朱厚熜看向严嵩,问了一个让后者出乎意料的问题。
“若朕决定停止向各藩王发放岁贡,藩王子弟将以何谋生?”
严嵩心中暗暗吐槽,陛下是不是认为藩王太穷了?
即使朝廷不发一分钱,藩王们凭借手上的土地和祖产也能活得美滋滋的。
道理是曾经有过计划的,严嵩侃侃而谈。
“朝廷可适当开放藩王禁忌,允许他们或经商或从军,甚至必要条件也可参加科举。”
朱厚熜点点头,转而言道:“贪图安逸实为人之本性,皇室宗亲享乐百年,骤然让他们离开最舒适的地方,他们又有何作为?”
严嵩说道:“只有人适应环境,哪有环境适应人的道理?舒适的地方虽好,但终究会变成槁心之地,溺志之场,藩王如此下去困境只能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