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面前,赫然是十二道圆环!
历史上记载比较准确的浑仪,是落下闳与耿寿昌所制作的赤道浑仪,后来在东晋创新改造之后建成了浑天铜仪。
浑天铜仪内规两环,转动之后可以测定天体的赤道坐标和去极度,不过对于日月五星的运动轨迹就望尘莫及。
杨青山青天间的府邸中,就摆放着当年东晋史官承孔与光初元年造出的浑天铜仪。
爱你到了唐代初年,李淳风造出了真正能观测赤道与黄道的浑仪,浑天黄道仪。
浑天黄道仪,分三层共有七孔之多,可以兼顾黄道与赤道的观测,并且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它可以观测天道运行的部分轨迹,与《推背图》合用,甚至能预测一个区域未来10年乃至百年的变化。
准确地说,浑天黄道仪,是一件气运重器!
可惜,开元一场大火,毁掉了一切盛唐的迹象。
即使是他们这一脉,也只残留了半件观测黄道的部分。
杨青山来不及追忆过往的辉煌,他渴望的眼神一寸寸地扫过眼前的这尊浑仪。
历代天文大家逐次演变,北宋沈括取消了李淳风增添的白道环,几百年后的元代郭守敬更是大胆革新,重新设计出了“简仪”。
郭守敬突破了过往的束缚,在赤道环内安装了四根滚柱,让天文观测的准确度进一步提升,元代的那件浑仪,现在就藏在奉天的皇宫中。
不过,这些和眼前的浑仪相比,单从观测准确度的角度来说,都显得有些单薄。
这是一件,在铁与青铜的时代,几乎不可能锻造成功的设备。
可惜,总有些人能借助超乎时代之外的力量去完成这样的奇迹。
朱厚熜发现,万物皆有气运之相,它可以借助气运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好坏。
对于浑仪来说,准确地观测天象就是“吉”。
在一次一次调试,一次一次眺望未来的路径之后,联合楚言的技术一件观测天文的神器诞生了。
“杨爱聊,你即为钦天监,不妨为众人讲解一番,这件设备。”
“是”
杨青山长身而起,蜀锦织就的新官服,与黄花梨地板摩擦带起一股独特的粘滞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