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元年十二月。
礼部尚书张璁,大理寺卿杨一清,联名上书请求彻查孝宗年间科举舞弊。
帝,欣然允之。
仅仅八日,此案告结。
当年被判处刑罚的众人,尽数被赦免。
程敏政已死,朝廷为他更换了谥号,并且新立了墓碑。
唐伯虎看着镜中两鬓斑白的自己,不禁发问。
“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他的大好年华被毁之一旦,蹉跎半生,竟垂垂老矣。
“不,对我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正义都有意义。”
“自今日起,我便不是参与科考舞弊的唐寅,而是被恢复举人功名的唐伯虎!”
一行清泪缓缓流下,虽然他从未承认过自己罪人的身份,可耐不住俗世洪流。
唐伯虎告假,手中鞭子一挥,骑驴下江南。
临行前,文徽明在城门送别。
“伯虎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我在院东头的桃花树下埋了三坛绍兴黄酒,等你回来一起痛饮。”
唐伯虎哈哈大笑,“别等那么久,现在就拿了,干了再说。”
文徽明也笑了,他随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十年女儿红。
最后一碗黄酒饮下,唐伯虎彻底离开京城。
行到半路,途经一个茶铺。
微微发胖的店老板吆喝道:“老哥,去哪?留下来喝杯茶。”
唐伯虎横骑毛驴,半闭着眼睛说道。
“归家!”
一场轰轰烈烈的“纠正运动”,在一个雪天拉开了序幕。
这场运动,代表着大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向天下人宣告帝王改革的决心。
朝廷的风,还没吹到地方,所有人就被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牢牢吸引了眼球。
天衍二年,也是嘉靖二年。
元旦。
内阁建制从清晨御门听政提出开始,到晚间就已经宣告胜利。
仅仅一天的时间,在皇权的阴影中盘旋了数百年的内阁,第一次在王朝制度上取得合法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