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者不是他人,正是那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由于蜀道难的原因,季汉方面在得知“曹彰定辽东,倭使访洛都”的消息时,已比孙权晚了半月。
追随刘备的那些能臣良将们基本都对曹操屠城行径咬牙切齿,尤以诸葛亮为甚,今知曹彰保留了这个“传统”,自是嗤之以鼻。但不论是对亶洲,或是倭奴,对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乃至未知的存在。所以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一众季汉文武都是心如止水,毫无波澜。
但某个四处开挂的家伙除外。
其实独孤彻也对现在的倭奴知之甚少,以至于若非其主动来访,甚至都想不起来的存在。
但对其于明朝时造成的倭寇之患,清末时倒反天罡的甲午之战,以及其于一十四载侵华战争中的畜生行径却是了然于心。哪怕时至今日,霓虹小日子的斑斑劣迹也实在难以评述。
让其彻底消失是不太可能的。在古代,交通难度会直接影响统治成本。亶洲远跨重洋,仅互通使者,即往来逾月,就算得以征服,也势必与以高度自治,难以形成军事威慑。如此池浅鳖滥,遍地王侯,又会使中央的统治成本直线上升。所以说不论哪朝哪代的君主,都没有动过全面占领日本的心思。
不过当个搅屎棍,阻断或者干扰其发展进程,还是有条件的。反正这些家伙是一贯的畏威而不怀德。
于是乎独孤彻起了撺掇孙权东征的歪心思。历史上东吴人口不足,孙权没少从诸越族群中抓丁,令卫温、诸葛直出寻亶洲、夷洲也确有其事,只不过找不到路,只得作罢。而现在东吴的战略空间被压缩,料孙权那德性,得知倭奴存在后势必兴开疆拓土亦或抓丁之心。
但兹事体大,其级别不够,事成与否,还需得诸葛亮首肯。独孤彻遂作书一封,并凭记忆大致画了一幅地图,送与成都。
“丞相近日安好?末将独孤彻百拜。近闻倭奴访魏之事,有计可疲东吴者,以事大故,不敢擅断,故特请于丞相也。末将自料孙权非偷安之辈,前陆逊伐魏,得胜而不敢进,是惧曹彰之威也,而又无窃汉土之胆。今为求功用武,闻诸此事,必兴征伐之念。
彻思日后还都长安,剿灭国贼,亦需征讨异族,交与东吴为之,亦是便利。然自倭奴访光武至今,近二百载矣,放眼天下,知倭奴者了了,彼纵有是心,恐慑于海阔路遥,不敢为也。而彻独晓之,特奉此图,以助丞相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