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到、魏延行于襄水之畔,望着对岸错落有致的魏寨,谈起了只属于老战友之间的话题。
“文长远道而来,反无仗可打,实令某好生过意不去也。”
“叔至公莫要打趣,延虽好勇,亦知兵者诡道也,今魏军作势而不动者,必有诈也,何虑无仗可打乎?”
陈到叹道:“寇自至此,即深沟高垒,除前日有渡河进犯之举,却是点到即止。而今莫道曹彰未见踪影,便是曹休文聘之流,亦未得见。实难测其意也。”
魏延结合魏军近乎以长驻为目的的防御设施,审时度势后,忽然有了一个不成熟但大胆的想法,乃问道:“叔至公可曾渡河,详探之否?”
陈到手指魏寨,谓魏延道:“邓艾此子,年轻有为,实将才也。汝观魏军营寨,纵横联合,排布得体,贸然攻之,必损兵折将。且敌众我寡,渡河作战,殊为不智。”
“然则空耗此地,亦非良策也。魏军虚实,延愿为公一试!”
陈到闻言,即刻招呼魏延还营,边走边说道:“实不相瞒,吾有是心久矣。文长如未至此,吾尚不敢言。今文长即至,吾有一计……”
未待陈到卖完关子,魏延即笑而止道:“叔至公且慢,你我各书手上,且看同也不同。”
方回主营,陈到即取笔墨,二人各于左手着墨,又互现眼前。只见二人手中,上书“樊城”二字。乃皆抚肩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即为此也。”
其实陈到在各个方向都探不到敌情后,就猜测曹彰调兵有虚张声势的可能,其真实目的不在襄阳,遂即萌生试探性攻打樊城的念头。如果樊城防守密度大,兵力充足,那就证明魏军主力确实在中原。反之,则邓艾给襄阳前线施加的压力就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之所以陈到先前不敢分兵,就是怕魏军藏有暗桩。毕竟新野至襄阳一线的大量魏军是切实存在的。攻樊之兵少则起不到试探效果,多则一旦汉军缠入樊城战斗,有被趁虚而入之患。如今魏延兵到,荆襄地区兵力充足,就有了在确保襄阳防线的前提下,试探魏军虚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