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规划开办学校

张继却拿着自己写的,施政纲要,直接来到颜杲卿的办公府衙,见颜杲卿,正站在办公桌前,发脾气,他前面还站着有七八位文官模样的人,一人好像在和其争论着什么。

张继进入府衙大厅,大家纷纷抱拳见礼,只有那个和颜杲卿争论的人,见大家见完礼,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张继面前说:“张大人,您可要给下官做主呀!”

张继看了看下跪之人,又看了看颜杲卿,颜杲卿显然还在生气。

“何事?起来回话!”

只见下跪之人,慢慢爬起身从怀里掏出一个册子说:“回大人话,下官姓曹名原,本就是范阳户籍的主官,这本是范阳田地所属的登记簿,下官与颜大人争执,主要是因为现在范阳附近的百姓都被安庆绪叛军夹携而走,导致现在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下官建议,派人向叛军传达消息,只要他们能回来,田地依然归其所有。”

张继一听这曹原建议不错啊,自己现在就是在为人口太少发愁,如果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过去,肯定会有人心动,保不准会有很多士兵回来。

颜杲卿见张继有些心动,连忙说:“不可,虽然说回来可以把他们原有土地给他们,但是不能作为条件,因为他们能回来不追究他们的过失,已经是天大恩赐,如果再给他们许诺条件,就会造成他们贪心不足,实在是非明智之举!我们需要的是真心回归之人,不是首尾两端之徒!”

听了一下颜杲卿说的也有道理,看来这帮文官,已经在考虑范阳人口和农业生产问题了。

张继笑了笑说:“二位所说都有道理,但是政治是讲究妥协的,可以派之前回来的人前去传达,公文上就写,回来的人既往不咎,公文上不用写归还田地,但是私下可以说嘛,农业生产要尽快恢复,只要人能回来,可以慢慢教育,今天我过来,就是有两件事要拜托各位……”

说完把自己写的施政纲要交到了颜杲卿的手里。

颜杲卿对于其他几条没有异议,唯独对于开办学校,有点不解,说:“开办书院,圣上于开元五年(717年),在东都洛阳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圣上在京师长安也设立了丽正书院。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移至明福门外,名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但是这些书院都是负责修书,或者讲学之用,那些书院家弟清臣都有参与,但是扫除文盲,下官不知是为何意?”

“扫除文盲就是,让所有人都识字,四十岁以下不识字的人,都需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最起码要会简单的读写!”

张继话音刚落,七八位文官包括颜昊卿,都愣了,随即便展开了讨论,片刻后,一位官员说:“仅仅是教授识字,简单,在坐的各位都能胜任,只是目前民众不识字的居多,做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慢慢来,不着急,做总比不做强,成人识字班,可以逐步推进,但是儿童的教育需要尽快办起来,这个书院,教授的内容,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还应该培养专业人才,就是我们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比如种地,筑城,修路,经商,记账,大夫,当官等等”

“这些要教授吗?”一位年龄比较大官员很不解地问。

张继耐心给这些文官解释,教育的真正意义,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懂,但是对于办学他们还是比较积极的,都特别好为人师,纷纷出谋划策,颜杲卿推荐其弟弟清臣来做院长,说其弟弟现在是平原郡太守,其他文官也都表示赞成。

开始张继还不知道,清臣就是颜真卿的字,当张继知道了后,也是举双手赞成,因为张继知道,颜真卿在历史上咖位比其兄长颜杲卿还要大。

颜真卿给一般人的印象是他字写的好看,可是实际上他在其他方面也是牛人一个。

其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能做盟主说明其是有能力,而且有人格魅力的,做校长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只是此时的颜真卿,正在平原郡做太守正经的四品大员,人家能否愿意来范阳做这个不知所谓的院长?”张继虽然是赞成了颜杲卿的提议,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颜杲卿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说:“家弟,虽然有一身才华,但是并不是十分乐意为官,对于做学问,却十分用心,圣上办的几个书院,他都有出力,但是我们颜家做为修史世家,有家训不会苟且,和很多大家族的相处并不好,总是受到排挤。

早期圣上看中其能力和性格,让其做监察御史,因揭露杨国忠的不法行为,才被贬为平原郡太守,做官对其是一种煎熬,教书育人才是其心之所愿,下官修书一封,其定会前来!”

看颜杲卿如此有信心,张继也就放心了说:“只要清臣愿意前来,任何条件都可以提,诸位如果有亲朋故友,